隨著中國大陸取消疫情管控後全面放開,許多人都曾期待隨著商業活動的迅速恢復,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將迎來期待已久的結構性反彈。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看到中國大陸的GDP 增速逐步放緩。
在財政及貨幣供給方面,中國人民銀行於2023年度已下調存款準備率,為政府發行債券提供流動性,同時並下調政策利率,降低了企業和家庭的融資成本,我們預期中國大陸於2024年度繼續採取支持性貨幣政策,以恢復商業信心並促進經濟增長。
在出口方面,儘管2023年度囿於全球經濟疲軟,中國大陸的出口大幅下滑,但是中國大陸出口的產品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高端製造不斷增加,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新三”產品出口整體增長,成為中國大陸出口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儘管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放緩,但中國大陸與新興市場的貿易在2023年度繼續增長。隨著出口增長持續改善,我們預計2024年中國大陸出口將持續保持韌性。
- 在政府刺激措施的支援下,隨著消費者和商務活動繼續反彈,預計房地產行業受到的拖累將減輕,我們預測中國2024年將增長4.5%。
- 與世界許多地區相比,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較低水準,但到 2024 年可能會有所上升,食品占中國大陸消費者價格通貨膨脹比重將近30%,其中豬肉價格的週期性是通脹波動背後的重要因素。
- 家庭對就業保障和收入增長的期望是恢復市場信心和消費者支出的重要驅動力。中國大陸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保持就業市場穩定,我們預計 2024年的平均失業率為 5.3%。
雖然我們對2024年度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偏向於一個負面的預測,但是在危機之中總有希望,唯有能力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才能在漫長的隧道盡頭看到一些曙光。展望2024,中國大陸不同產業在內外壓力下,各有不同的機遇與挑戰:
房地產
中國大陸政府已採取行動穩定房地產市場,儘管流動性仍然是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的主要挑戰,但房地產開發商資金斷鏈的風險已經趨緩;需求方面中國大陸政府持續提出房地產寬鬆措施,例如取消首購抵押貸款記錄、降低抵押貸款利率和城中村改造等,均可能會提振大城市的新房銷售。展望2024,儘管房地產市場面臨相當大的阻力,但從長遠來看,中國大陸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家庭對優質住宅的需求不斷增長應該會支撐房地產市場的復甦。
消費品與零售
2023年對中國大陸消費品和零售企業是頗具挑戰的一年,解封後的停擺讓「開門紅」成為泡影,重啟後的「報復性消費」並未如期而至,對很多消費品企業來說,略顯寒冷。展望2024,消費品和零售企業已經從等待和觀望中走出,尋找新常態下的增長機遇,品牌廠商將更加精細地推出產品和服務,通過更精准的洞察客戶、更有效地匹配需求來實現業績的成長。
汽車產業
汽車產業正經歷從傳統油車轉變為電動車的浪潮,在2023年我們看到了中國大陸汽車產業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下的活力,也看到了全球化佈局下的銷量突破和產業融合。展望2024,我們也感受到內卷競爭和銷量背後對於車企、零部件和經銷商的挑戰。
能源
能源轉型和新能源相關賽道是當前混沌複雜的世界中確定性最高的行業之一。展望2024,中國大陸已坐擁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和新能源產業鏈,如何將這些產業優勢轉化成為競爭勝勢,將成為2024年能源行業面臨的核心問題。
工業產品與服務
2023年中國大陸工業製造企業積極應對全球地緣政治和國際貿易的挑戰,加速海外製造基地的建設,重新定義“中國製造”。展望2024,中國大陸工業製造企業仍然面臨著雙重挑戰,即國內市場競爭的升級和海外市場壁壘的突破。
資訊技術、高科技與互聯網
作為中國大陸經濟產業中最具活力及創新性的領頭羊,科技產業不斷引導其他行業的發展。放眼2024年,我們可以看到資訊技術、高科技與互聯網技術將深化於各行各業、生成式AI的進一步垂直整合、中國大陸自主技術生態成熟,以及中國大陸企業出海所帶來的新興產業機會。
化工與材料
2023年以來,地緣政治緊張態勢持續、全球宏觀經濟修復緩慢,國內地產與基建等主要下游投資放緩、需求疲弱。同時,逆全球化態勢下貿易壁壘加劇、產品出口承壓,化工行業面臨嚴峻挑戰,整體呈現低迷態勢。展望2024,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仍充滿諸多不確定性。短期而言,「穩增長」將是化工行業的主要發展基調。
綜合以上所述,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大陸不斷發揮勞動力優勢,利用持續湧入的資本打造了無可比擬的成本競爭力,在當下的新時代中,中國大陸極具韌性的工業體系和基本面將繼續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性和生產競爭力。同時,龐大的消費群體和不斷崛起的中產階級所帶來的規模效應也將不斷增強中國大陸企業的價格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得益於中國大陸技術和創新驅動的新型競爭力不斷增強,中國大陸正在多個新興產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在過去幾年中,經過不斷推動和創新,中國大陸企業已在整個電池價值鏈、電動汽車、數字與互聯(如 5G)、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領域建立了強大的全球競爭力,與此同時,一些在中國大陸創新和培育成功的商業模式也通過當地語系化複製推廣到了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