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利率與高通膨為全球經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國際間的戰事尚未停歇、ESG與AI的監管法規亦趨嚴謹,企業在多重危機下仍開創新局,運用彈性靈活的營運策略展現韌性,相互合作並創新市場需求,以因應動盪的世代。

趨勢重點

影響台灣企業的前五大風險 – 企業營運風險 (22%)、監管法規風險(14%)、新興/顛覆性科技風險(14%)、數位網路安全(12%)、利率風險(10%)、供應鏈風險 (10%)

— 「關注通膨」、「拓展非本業成長」、「數位化鏈結」為實現成長目標的優先事項

— 生成式AI為首要投資領域,資安風險與人才稀缺為企業隱憂

— 內部流程與管理尚未完善為淨零發展最大挑戰,公司治理與多元、平等、共融(DEI)躍升企業策略重點

駕馭變局,追求卓越!台灣CEO如何戰勝逆境?2023 台灣CEO前瞻大調查





面對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逆風挑戰,企業領導者如何掌握新風向、2024「龍」光煥發?



橫跨金融、科技、製造等產業,深度專訪6位台灣CEO的策略布局心法,KPMG安侯建業專家也提供相關建言,期盼協助企業強化其敏捷與韌度,迎戰詭譎多變的市場環境。

Download PDF

2023 台灣CEO前瞻大調查



即刻下載閱讀 PDF (9.58MB) ⤓



報告說明

KPMG安侯建業長期關注全球經濟局勢及國內各產業脈動,期許成為客戶最佳夥伴,一同創造企業新標竿。為提供更全面與多元之市場洞察,KPMG每年皆與富比士 (Forbes)合作,針對國內企業年營業額超過美金5億元以上的50位CEO進行問卷調查,依企業當年度的關鍵議題與最即時的產業趨勢,剖析CEO的觀點,盼藉由企業領導者的思維,深入探討台灣各產業未來展望與經營決策。

今年KPMG非常榮幸再度邀請業界先進與專家,分享企業經營第一手的觀察與洞見,透過高階管理者深度的專訪,瞭解其豐富經營管理心得與危機因應的經驗,以期帶給台灣各產業更精鍊與多元的見解,與產官學各界一同開創營運新局勢。

此報告為台灣第八年進行CEO前瞻大調查,全球經濟情勢瞬息萬變,2016年起台灣CEO歷經了營運轉型的關鍵時刻,面對創新科技興起、消費行為改變,數位化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策略。近五年來,愈趨成熟的數位轉型加速了策略布局的變革,CEO需帶領企業跨越挑戰、找出轉型痛點,透過強化其「敏捷與韌度」,從領導人思維、作業流程、文化導入至資源投資及人才培育等,由內而外為企業創造新價值。

2020新冠疫情與地緣政治的風險,又帶給企業一波潛在危機,然而歷經多年市場樣貌演進蛻變,各產業CEO已能從容應對所面臨的挑戰並轉化為商業契機,雖然2023年,高利率與通膨為全球經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國際間的戰事尚未停歇、ESG與AI的監管法規亦趨嚴謹,然而企業領導者仍能在多重危機下,彼此合作並創新市場需求,以因應動盪的世代。

2023年受訪的台灣CEO,產業橫跨資產管理、汽車、銀行、消費與零售、能源、基礎建設、保險、生命科學、製造、科技與電信等11個重點產業,其中較多CEO來自科技(22%)、汽車(16%)與工業製造(12%)等產業。高達72%台灣 CEO表示2023年的營收將比前一年增加,與2022年的數據提升12%,表示多數CEO認為未來企業有成長潛力,另有20%的CEO表示營收衰退,與全球(23%)及亞太區(19%)的趨勢相當。

2023年全球與台灣CEO觀點及趨勢摘要

2023 台灣CEO前瞻大調查報告除了闡述國內CEO的策略觀點與所面臨的挑戰外,也分析全球與亞太區各國CEO的調查數據比較,期望從宏觀的角度分享經營管理者思維並提供予企業先進參考,以下為報告之重點摘要彙整。

1. 影響台灣企業的前五大風險 – 企業營運風險 (22%)、監管法規風險(14%)、新興/顛覆性科技風險(14%)、數位網路安全(12%)、利率風險(10%)、供應鏈風險 (10%)

企業的首要風險隨著全球經濟局勢不斷變動,「企業營運風險」由去年的第七名(4%)躍升為今年台灣CEO第一大風險(22%)。企業營運風險是指公司日常所面臨的所有不確定性,涵蓋任何可能直接或間接阻礙業務流程運作的因素,例如:員工不當行為、天然災害、工作安全漏洞、內部詐欺、資訊串接等問題。觀察近年來因應數位化急速成長而帶來的企業內部流程變革、天然災害如疫情的起伏或乾旱水災等,不論是暗潮洶湧的地緣關係所帶來的國際貿易緊繃,員工高度流動以至企業人才招募不易,亦或是因應全球淨零要求所增加的稅費或營運成本,越來越多不可測的因素隨時影響企業營運。

台灣CEO視「監管法規風險 (14%)」與「新興/顛覆性科技風險(14%)」併列為今年企業的第二大風險。如去年企業所面臨的,全球監管法規愈趨嚴謹且涵蓋面向逐漸擴大,企業需關注的層面難度加增;根據此次調查,94%台灣CEO認為「貿易監管法規」將會影響企業營運,監管法規攸關企業發展前景,一旦法遵風險升高,連帶企業在聲譽與投資人信心上皆會有影響。新興/顛覆性科技風險(14%)近五年來皆位於台灣企業前三大風險,意謂著若不跟上國際新興科技的腳步,將恐為企業帶來營運衰退,然而投資新興科技時可能產生的風險,例如成本上施升、投資報酬緩慢、員工接納度低、應用導入無法串接等,皆是CEO要面臨的挑戰。

CEO
CEO

KPMG安侯建業專家觀點

carson-lee

近年來對於新興科技觀察可分為三部份,第一,大部份CEO 都認同擁抱新興科技是企業成長必經途徑,主要效益涵蓋:改變商業模式、提高員工滿意度及強化顧客參與度等,但另一方面,CEO 對於新興科技的應用也有許多顧慮,因此如何讓AI、雲端、邊緣運算等應用管控得宜,避免產生道德的風險,成為大家關心的議題。此衍生出第二點,企業如何在信任的角度下進行數位轉型,資安議題也因而收到特別關注。第三關注的焦點則是ESG 相關議題,ESG 不僅僅是一份報告,更重要的是產出永續的價值,例如企業如何落實碳交易等。


新興科技投資與應用要發揮效益,技術與人才都同等重要,許多CEO 分享過去的狀況,新興科技採用不順遂的原因在於溝通,當企業要進行新興科技創新時,CEO 需先與董事會和治理單位溝通,否則易造成各唱各調, 讓監理單位或董事會理解為第一要件。此外,人才仍是關鍵,CEO 們都認同現行市場需要科技與商模整合,那人才的養成與培養是重要的議題。台灣多數的數位人才可能都聚集在高科技業或是金融產業,在新創或傳產的企業中較為缺乏,CEO 可思考該如何為企業佈建一個充足且多元的人才庫。


李威陞

科技、媒體與電信主持人

KPMG in Taiwan

carson-lee

後疫情時期,全球經貿環境進入新紀元,跨國企業的CEO 在這幾年疫情、政治以及經濟環境劇烈變化的挑戰中累積很多豐富經驗,對於因應新的供應鏈布局策略有更大的信心,而台灣CEO 在過去幾十年經歷西進中國,南向東協、前進歐美,更具備經營全球供應鏈的韌性。


但是,面對眼前總體經濟環境的變化,特別是許多主要國家的央行之前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的嚴重後果而多次調高利率,目前通貨緊縮策略已見成效,但各國央行仍抱持保守態度,繼續觀望而尚未明顯調降利率,這對於終端市場的消費性意願是否將有衝擊,甚至連鎖影響全球產銷供應鏈的資本投資策略,CEO 表達有所疑慮。利率因素對於總體經濟的影響十分複雜,也視產業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結果,比如:消費性產品的供應鏈相較於半導體上下游產業的供應鏈就可能有不同的回應策略。可以觀察到,在新的經貿環境中,CEO 運營全球供應鏈所關注的層面有所不同,但不變的是需要具備持續的高度韌性。


陳彩凰

稅務部營運長

KPMG in Taiwan

2.「關注通膨」、「拓展非本業成長」、「數位化鏈結」為實現成長目標的優先事項

2023年不論政府政策、企業營運或人民生活皆受通膨與利率影響,企業管理團隊不斷研擬創新策略以達到營運成長目標,依調查結果指出,28%台灣CEO認為要使營收成長的首要任務是抑制因通膨而來的高成本,因此願意投入抗通膨之資金,通膨可能導致工資及消費產品成本大幅增加,因此企業需透過獲利率分析、內部流程精簡化、供應鏈檢視等方式以降低風險。此外,16%台灣CEO期望能夠優先投資非本業,透過併購、合資或策略聯盟等方式,拓展多元業務以增加營收。

數位化已然成為企業成長的必要基石,12%台灣CEO認為「推動企業整體的數位化與連結度」為第三大營運優先事項,由過往幾年的調查報告中觀察,「新興/顛覆性科技」連續五年皆穩居企業所面臨的前五大風險中,而在疫情影響下更加速了企業的數位化佈局,未來,在AI、區塊鏈與 Web3 領域上的融合將愈加廣泛,應用層面也將落實至企業內部運作,並深入業務洞察與產品研發協作。

KPMG安侯建業專家觀點

carson-lee

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所以國際間發生的各項大小事,對於企業的經營一定會造成影響與衝擊。在經歷了2022 年後史詩般的升息,美國聯準會將幾乎從躺在地上的利率,升到了史無前例的5.25%,對於企業的安排、衝擊是非常顯著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投資意願。


目前企業或工廠的資金來源,主要還是以融資為主,短時間之內的融資成本大幅攀升,對於企業的經營造成非常大的困擾,面對這樣短時間、高利率的環境下,企業在整體投資的分配、安排、資源投入及效益分析,必須要以更嚴謹的方式來進行,所有的效益與資金投入都必須更緊密的安排,以順利渡過整個利率變化期間的挑戰。


不過利率升息是整體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所有企業都面臨相同的情況,所以其實企業主在面對整個巨幅般的變動、調整之後,對中長期而言,只要是體質佳、穩定的營運,很快就可以回到經營的正軌。


李逢暉

金融服務產業主持會計師

KPMG in Taiwan

abel-liu

過去三年來疫情已趨緩了,我們發現人才市場出現嚴重的結構變化,也就是說訂單已慢慢的回來,雖然短鏈的效應已縮減,但製造業所需的人才仍非常短缺,餐飲業也正面臨相同的問題。我們發現很多的年輕人,不願意進到製造業或回到餐飲服務業。透過此次調查報告,觀察到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以目前就業市場來看,雖然年輕人知道製造業有職缺,也知道餐飲業需要服務的人才,但他們對職涯產業的選擇是有針對性的。


此次報告中有三個值得關注的趨勢。第一,企業若強調數位投資,便可吸引具有數位能力的年輕人加入。第二,提升員工在職的體驗,新興世代人才非常重視工作本身能不能吸引他們,甚至需要有mentors 可以引導他們。第三個更重要的則是ESG,不只是強調環境的保護,或者是節能減碳,很重要的其實是社會層面,重視兩性的平等,重視多元環境的提供,甚至重視員工的聲音。


劉彥伯

工業產業主持人暨顧問部執行副總經理

KPMG in Taiwan

3. 生成式AI為首要投資領域,資安風險與人才稀缺為企業隱憂

儘管全球經濟疲弱,生成式AI領域卻逆勢成長,70%全球CEO視生成式AI為首要投資重點,並有超過五成(52%)的全球CEO預計約三至五年看見投資成效,而台灣(62%)與亞太區(60%)則推估尚需五年以上的時間。

生成式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效率助企業推動變革,如何面對人機共事的新時代,是現今備受矚目的議題,隨著不斷提升的數位體驗,台灣CEO認為AI有助企業提升獲利(26%)與創新力(24%)。逐步落地的生成式AI帶來創新,而快速發展的新興科技則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57%全球CEO擔憂生成式AI衍生道德倫理風險,更有超過七成台灣(74%)及亞太區(79%)CEO認為這潛藏危機正動搖著企業與個人隱私。

此外,導入生成式AI相當複雜度,雖有技術,但缺乏對應的技術人才,是企業普遍面臨的困境,而62%台灣CEO認為,企業內部缺乏相關人才,即便導入相關應用,若員工專業能力不足,或無法與 AI 協作,反倒將降低營運效能,因此科技與人才方面必須同步考量才能發揮效益。

carson-lee

論起OpenAI CEO 政變的事件,CEO Sam Altman 在被董事會開除了五天以後,又強勢回任,主要引爆點就是「當新興科技,撞上道德爭議」,這與我們的調查結果,不謀而合。在此次的調查報告中,高達100% 台灣CEO 認為顛覆性科技伴隨而來的風險非常高,精確地來說,受訪問的50位台灣菁英企業CEO,每一個人都擔心以生成式AI 為主的科技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我們認為,只要AI 熱潮持續,駭客攻擊就不會放棄、道德危機就會繼續發生,所以我們需要政府外部監管和企業內部AI 治理,至於力道多大,就要與時俱進的調整。


以保時捷電動跑車為例,實際已經具備跑兩三百公里速度的性能,但是,依據交通規則,在台灣市區只能開50 公里、在台灣高速公路只能開100 公里上下一樣。我們不會去針對跑車的設計性能設限,但是馳騁在不同的環境時,就有不同的應用風險需求,需要不同的治理強度。AI 再強大,也要遵守人類的各種規範,才能發揮科技的真正實力。


謝昀澤

顧問部營運長

KPMG in Taiwan

carson-lee

2023 年生成式AI 帶起浪潮襲捲全球,短短幾天已累積超過百萬的用戶,讓CEO 們開始務實的思考企業的AI 策略,用以尋求未來新的競爭優勢。根據我們的調查,全球有七成的CEO 表示,生成式AI 將是未來他們關注的重點領域,而也有超過五成的CEO 期望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能夠看到初步的投資回報。


面對這樣的時刻,光靠舊有的成功經驗是絕對不夠的,尤其AI 所帶來的道德挑戰以及數據的隱憂,更是CEO 所關注的面向,例如,歐盟已著手針對AI 制定相關的應用規範,也因此我們勢必需要新的作法與策略。AI 轉型與運用,也就是一個企業如何把資料透過模型訓練,轉移成其特有Know-How 並創建出商業價值的一個過程,簡而言之,AI 必需要能可見、可懂、可用、可運營並且可信賴,而這與資料輸入的品質息息相關,也因此數據治理勢必將成為實踐AI 創新與數位轉型的重要起始點。


我們也建議CEO 應重新思考如何建立資料系統維運的長期穩定度,以確保資料品質與運用成果。另外,創新科技的導入過程中,除了要積極協助員工在技能中的提升,也必需同步的考慮創新技術與既有人員、流程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以降低AI 在轉型過程中的溝通門檻與成本,讓企業能夠為了明日的AI 創新做好今日的準備。


賴偉晏

數位長

KPMG in Taiwan

david-hsiu

有超過八成的台灣受訪CEO 認為,網路犯罪的趨勢將對企業發展前景帶來負面影響,此數據高過全球與亞太地區調查結果,這表示台灣以高度資訊與數位化的作業方式進行科技製造,以提供智慧服務的環境,也顯示出數位科技安全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關鍵。


身分認證是資安防護的第一步,在DeepFake(深偽技術)出現後,運用AI 技術進行把關也顯得更為重要。「零信任」資安防護的精神就是「永不信任、始終認證」,然而在各類防護工具產生的巨量security log,也造成企業判讀與因應的挑戰,AI 正是一項有效的技術方案,在釐清管理目的後,加上AI 的技術輔助,企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邱述琛

顧問部執行副總經理

KPMG in Taiwan

4. 內部流程與管理尚未完善為淨零發展最大挑戰,公司治理與多元、平等、共融(DEI)躍升企業策略重點

在未來三年內,全球CEO認為企業落實ESG策略將在各領域發揮影響力,其中以「建立客戶關係(24%)」、「型塑資本配置、合作夥伴關係、聯盟和併購策略(18%)」及「建立品牌聲譽(16%)」為三大關鍵影響,然而,26%台灣與29%亞太區CEO則是認為「吸引下一世代的人才」為ESG策略首要帶來的改變。

超過三成的台灣(34%)和亞太區(35%)CEO在面對淨零或氣候行動時,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企業內部控制與管理流程尚未完善,內控管理也會影響品牌聲譽,目前台灣企業面臨的問題大多為ESG資訊蒐集缺乏效率且散亂,無確切及完整的流程,內部控制的流程較不穩定等,而ESG確信有助於提升透明度,並能降低無意的綠色或漂綠風險。

永續政策與法規逐漸完善,治理議題(G,Governance)已成為台灣(44%)與亞太區(44%)CEO最重視的永續策略面向。ESG報告對於企業來說日益重要且複雜,不再只是遵守法規,也是滿足利害關係人的需求。企業投資ESG仍持續升溫,並採取以ESG報告資訊揭露為主的方式進行業務發展,而69%全球CEO認同將ESG納入企業業務中來創造企業價值,超過四成的台灣(42%)與亞太區(43%)CEO也持相同看法。

多元共融的職場環境的可以促進領導階層帶來變革性的突破,然而近三分之二(66%)全球 CEO指出多元化與包容性的進程緩慢。超過七成的全球(77%)、台灣(74%)與亞太區(72%)CEO支持企業於最高管理階層中實現性別平等,有助於實現營收成長的抱負,企業可加緊腳步邁向多元共融,共創企業未來。

david-hsiu

此次臺灣CEO 前瞻大調查的結果,很明顯可以看到我國企業家針對目前的風險大多聚焦在短線的議題,可以理解這是目前整個全世界經濟的現況。不確定性非常高,因此大家更關注短期的營運效率,以及包括各種相關的法規,同時,地緣政治也是全世界經濟不景氣或是面對整個風險裡非常關鍵性的議題。


報告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臺灣企業家高度關注顛覆性科技,現在AI 的應用已算是非常普及,將來更多廣泛性、深度性的應用勢必也會是企業家非常關注的議題,但新興/ 顛覆性科技其實也包括非常多有關低碳,甚至是材料面的革新,將來能影響產業結構,甚或造成一波全球供應鏈的變革。


觀察此次調查結果,針對ESG 對未來三年最重要的影響力所展現的領域,其中一部份是企業信譽所帶來的正面效果,另外一個則是鎖定在ESG 的報酬。當CEO 被問及在ESG 上的投資帶來回報的時間,我們觀察到台灣與亞太區CEO 的結果幾乎相近,而全球CEO 在ESG上的投資回報時間較短,即可以立即產生正面效益,我們也高度期待台灣的企業家在ESG的投資上能夠更超前部署,樂觀期待企業在 ESG 上的轉型,能夠幫助臺灣的企業在全球經濟競爭過程中能夠找到更好的座標。


此外,報告中顯示了一個關鍵訊息,若企業經營無法符合利害關係人期待,最大的負面效益就是可能導致公司無法得到足夠、需要的融資,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提醒台灣企業對於公司經營的透明化,同時反映在低碳、ESG 各個面向上的透明度,這些都是企業是否能在市場上得到利害關係人充分信任非常關鍵的領域。


黃正忠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KPMG in Taiwan



企業領導者的關鍵決策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