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延燒,加上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加速轉移,台商面臨海外布局「中國+1」的第二生產基地,已是刻不容緩。越南台商總會會長蔡文瑞表示,1990年台灣開放西進中國,30多年的深耕,已在中國大陸形成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而今,面對貿易戰的關稅壓力、2024年底美國大選帶來市場不確定性,以及以巴衝突、俄烏戰爭等動盪引發地緣政治問題,在在迫使台商必須加速供應鏈移轉布局。
過去,因大陸、東南亞的成本優勢,西進與南向的台商以傳產製造業為主;當成本優勢逐漸被高薪資、出口關稅所取代,西進南向的台商改為機械業、服務業、食品業及自行車產業為主,更具附加價值;近年,全球局勢持續動盪、更增危機感,精密機械、「電子五哥」等科技業開始從大陸移往北越發展,目前其越南生產基地尚屬草創,預估兩年內可逐步穩健量產。
貿易戰下的歐美壓力 供應鏈移轉已是生存策略
「即便搬運成本、移轉成本都是挑戰,但移轉生產基地是台商策略存活的必然。」蔡文瑞以電動工具大廠香港創科集團(TTI)為例,2018年起設廠越南,不僅為集團挹注每年數億產能,更有利美國和北歐市場出口,成為「中國+1」的成功利基。「台商面臨『不移轉,訂單就沒了!』的生存時刻,要接美國、歐洲的訂單,台商就必須停止觀望,快速做出移轉的決策,往東南亞或美國等地,與當地廠商合作,發掘新的機會。」
深耕越南20多年,蔡文瑞以越南台商總會為例:擁有3000家企業會員、16個分會,且持續擴大中,足見越南對台商南向發展仍有相當多的商機。「台商投資設廠東南亞,必須做好事前評估,包括當地法規、文化、民情等,各國均不同。」他以「宏觀、細觀、微觀」點出企業海外布局的立足觀點,不妨請益如KPMG擁有國際專業與在地經驗的第三方當地諮詢協助,也建議台商可與當地廠商合作、合資、借力使力,並串聯台商力量「打群架」。
面對AI浪潮與新興科技,蔡文瑞認為科技產業掀起的變革勢不可擋,台商當運用「智慧製造」創造優勢。無論是服務業的AI客服、貨運業的智能物流、派車調度控管,或是工廠人力派遣管理等,善用科技有助台商產業升級。但是,AI廣泛運用,也帶來高度資安風險!他認為企業資安規格必須升級,「尤其中小企業沒有大企業的資源,應找有專業控管能力的外部單位,善用外包與雲端資安系統,與內部地端人員合作,靈活防禦資安風險。」同時,在預防公司高階人員機密外洩,則必須強化法規與道德標準,降低資安風險。
缺工解方:智慧製造、業務外包、海外合作
蔡文瑞1970年於彰化創立鋒明集團,主攻自行車坐墊製造,2000 年在越南設廠,2014年越南 513 反中暴動,鋒明遭池魚之殃,損失高達美金一千一百多萬元!面對重創,蔡文瑞卻能浴火重生,成為全球十大自行車坐墊製造商,關鍵正是「不要被困在一個地方!不斷走出去,才能破局而出」。
「不斷走出去」也正是大缺工時代,台商面對有訂單、無人力的狀況,突圍困境的方針。事實上,因應台灣與中國大陸人力成本高漲,台商紛紛除了往南向國家移轉、「逐水草而居」,蔡文瑞提出四個解方:一、產能自動化;二、多能工的人力訓練;三、非核心業務外包;四、量能擴大,尋找海外廠商合作夥伴。「產能自動化」運用24小時機器投產,解決人力缺工;「多能工的人力訓練」企業可與學校合作,運用「4+3」等學制串聯台灣就讀與異地實習或留台工作,加上學雜費獎學金方案,吸引留學台灣的外籍生人才;「非核心業務外包」則是評估業務績效比例,與「尋找海外廠商合作夥伴」皆為尋求合作以降低人力成本負擔與風險,並達成生產製造效益。他也建議政府從政策面著手,開放外籍移工來台數量,以及放寬外籍人士來台就學就業的條件。
善用碳排科技、培育人才 建構國際淨零競爭力
當歐美大廠要求永續ESG、減碳,台商企業如何淨零轉型?蔡文瑞認為,台灣的碳盤查資源相對豐富,台商可以透過綠建築設廠、運用碳排科技設備檢視、逐步減碳,並透過認證單位診斷、ESG人才培訓,強化台商海外的永續淨零能力,方能達成國際淨零要求,創造「經濟日不落國」的影響力。
越南台商總會總會長
蔡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