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肆虐,台灣過去兩年不論是在防疫或是經濟發展都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但隨著疫情緩解,國際間的實體交流重啟,全球經濟卻又邁入了另一個危機。而台灣企業該如何面對這一波挑戰呢?

併購,是企業擴張版圖最快的方式,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從過去看來,台商在併購市場的足跡雖有所進步,但在全球併購的戰局中卻屬於後段班。根據Refinitiv 統計資料,2021 年的全球併購案件數達63,215 件,而台商參與的併購案件數僅335 件,僅達0.5%。以台灣身為全球第21 大的經濟體來說,這百分比明顯與經濟力量脫鉤,顯示出相較於其他國家,台商對於併購並不熱衷。

從KPMG 最新發表的Global CEO Outlook 亦可看出端倪,僅有36% 的台灣企業在未來的三年中將積極從事併購,這比例低於全球平均之47%,也低於亞太區平均43%。有趣的是,分別有22% 及18%的台灣企業認為併購及與他人合資是未來三年達成企業成長目標的最重要議題,而這遠高於全球及亞太區的平均。我們或許可以解讀為,台灣企業認同併購及與他人合資對企業成長之重要性,但對於具體執行卻有多方疑慮。也因此,台灣企業將焦點置於自身之有機成長(28%,高於全球及亞太區平均值)。有機成長雖然速度較慢,卻有較高之可控性。

根據KPMG 台灣的觀察,近年來台商海外佈局的步調有加快的趨勢,雖然全球占比依然偏低,但也意味著越來越多台商勇於踏出這一步。例如國巨集團、台泥、貿聯、中美晶、友嘉集團等,都是國內幾家多次涉足海外併購的公司,而他們這幾年的成長趨勢也有目共睹。這些成功案例可以給國內其他企業作為指標性參考。

展望2023 年,在面對通膨及地緣政治等危機時,KPMG 認為企業應審慎考慮以下議題作為擬定策略目標之參考:

1. 地緣政治及供應鏈調整:為因應客戶對供應鏈調整之要求,重新佈局供應鏈據點已成為台灣企業的重要課題,然海外設廠並非唯一選項,透過併購手段可以加速海外供應鏈佈局的腳步。

2. 升息:全球各國央行都已升息作為迎戰通膨的武器,升息自然造成企業營運成本增加,導致併購資金成本上升。於此同時,併購標的在面臨資金緊縮之時,有可能必須降價求售。此時,對於資金成本相對較低的台灣來說,不哲是個出手併購的好機會。

3. 取得關鍵技術、人才及通路:對許多企業而言,轉型是不得不為的趨勢,台商過去以低廉的製造成本取得市場的策略也面臨到挑戰。藉由併購取得所欠缺的技術、人才乃至於通路,將可以提供企業轉型所需之關鍵要素。

綜上,當全球經濟面臨嚴重危機時,往往是入市最好的機會。台灣企業可以藉由在這兩年所累積的底氣,重新梳理本身的企業策略,善用併購手段,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