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新挑戰、產業的永續競爭力

2021年始,新冠肺炎全球確診人數就已突破1億人。也如各界所料,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1年1月公布最新的全球風險排名,傳染性疾病傳播風險竄升全球風險之首(去年排名第十)。然而,環境相關風險衝擊的排名仍居高不下;除了拜登令美國重返巴黎協定、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統計2020年全球因巨災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1,870億美元,顯見氣候變遷不只是經濟學人所說「慢動作的新冠肺炎」,實是危急存亡之秋「第三期後的癌症」更加貼切。

根據KPMG 2020年全球CEO前瞻大調查發現,近三分之二(63%)的領導者在全球環境充滿變數的情況下將更加重視ESG,顯示產業界更因疫情的肆虐對ESG議題的關注度持續看漲。另方面,在嚴峻的疫情下,資金流動仍朝向ESG績效較好的企業;彭博指出,2020年的永續型基金規模較2019年成長123%,此外,ESG績效較好的企業亦有較好的抗跌效果,在2020年2月至3月因疫情造成的急跌期間,台股大盤跌幅23.81%,而臺灣證券交易所全資子公司臺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所推出的臺灣永續指數,其跌幅為21.95%。

esg-boost-1

監理機關釋出的政策新舉措,造就產業ESG的新紀元

在這波國際永續趨勢浪潮中,我國各部會已嗅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機會點。金管會於2020年8月正式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與「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加強要求企業ESG資訊揭露透明度與品質。綠色金融2.0著重永續金融數據整合,規範達一定規模之證券業者與資產達1兆元以上、或資產規模前五大的保險業者,必須於2021年6月底前發布企業永續報告書並經第三方認證。公司治理3.0則從質與量的角度深化公司治理與企業永續發展,規範企業須依循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架構(TCFD)及美國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發布之準則出版永續報告書,並提出實收資本額達20億元之上市櫃公司將需編製永續報告書等要求。自2020年12月底起,金管會更規範保險產業及再保險產業須將天災風險納入風險資本計算;另外,環保署亦已緊鑼密鼓進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之修法,預期將納入碳費(溫室氣體排放管理費)、碳交易等機制。
 

面對上述我國新政策釋出,已有部分績優企業早已提前練兵、超前部署。KPMG於2020年12月發布《KPMG 2020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已有43%的企業依照TCFD架構揭露相關資訊,盤點、鑑別氣候相關風險因子與財務衝擊等。然而,少有企業揭露生物多樣性流失風險。由聯合國發展計畫署(UNDP)、聯合國環境署金融倡議(UNEP FI)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合作促進成立的自然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NFD)已召集包含KPMG在內的73家合作夥伴建置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的揭露架構,將會是下階段ESG揭露重點。

 

企業永續經營有撇步,關鍵搞懂ESG

面對國際日趨嚴格的ESG要求與期待、國內政策新變革及疫情的衝擊,建議可以採取因應、復甦、韌性、溝通四階段之對策,說明疫情對營運所造成的衝擊及相關社會救助與企業復甦策略,並積極將ESG風險整合至企業風險管理機制與策略中,最後以主動揭露透明資訊向利害關係人溝通,以確保企業的永續發展,並持續強化與落實ESG管理機制、同步提升ESG資訊揭露的透明度,以回應資本市場的洪流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