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性,使跨國企業紛紛加速重組供應鏈。德國擁有完善基礎設施、堅強工業實力及穩定政經環境等眾多投資優勢,加上政府正積極推動各類型之科技產業。為協助台商布局德國,KPMG台灣所及德國所於今(26)日在新竹舉辦「時代變遷:科技產業在德國的價值潛力」研討會,針對台商在德國的投資環境,及可能面臨到的稅務議題,進行深度剖析。

KPMG安侯建業新竹所所長呂倩慧與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協同主持會計師鄭安志於開幕致詞共同表示,觀察台灣科技業面臨的三大現象,包括全球供應鏈變動、技術創新與數位轉型、以及人才招聘與培訓等議題,科技業者需要靈活應對供應鏈的挑戰,同時追求技術創新和數位轉型,並面對龐大的人才需求。以投資德國為例,科技實力、市場需求、研發合作、穩定投資環境以及產業生態系統等因素將是台灣企業赴德投資的關鍵誘因。

KPMG德國所國際商務管理合夥人Andreas Glunz說明,德國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在汽車、機械工程、化工及電子等產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近年由於氣候變遷、數位經濟及人口高齡化等因素,歐盟正著重發展電動車、AI、健康照護、能源等領域,而半導體晶片正是推動上述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可預期未來晶片需求將大幅提升,強化德國成為歐洲半導體產業中心之決心。為改善歐盟半導體生產高度依賴他國的現況,德國透過歐盟晶片法案致力提升半導體自製率,積極延攬半導體科技大廠進駐德國,為相關產業提供切入德國及歐洲地區當地產業鏈的機會。

KPMG德國所間接稅服務副總Christian Wotjak進一步分享,台灣與德國的增值稅制度有些許不同,德國身為歐盟成員國之一,與其他成員國適用同一套的一般性原則,然而歐盟各成員國除可自行制定增值稅稅率外,也可規範特定貨物或服務可享有免增值稅或較低稅率等規定,與台灣相較之下,跨國交易在德國產生的增值稅議題將更加複雜。他提醒,德國現行增值稅稅率為19%,在判斷跨國交易行為是否須被課徵德國增值稅、或外國賣方在德國是否需註冊增值稅時,貨物及勞務發生地以及進口增值稅由買方或賣方負擔等辨識皆十分重要。

KPMG德國所國際稅務部合夥人Dr. Holger Lampe則指出,德國的企業所得實質稅率(含企業所得稅、團結互助稅及貿易稅)普遍介於28%至33%間,不過台、德簽有雙邊租稅協定,建議台商可以善加利用以降低稅務成本。舉例而言,德國子公司匯回股利台灣母公司得適用10%優惠扣繳稅率。另外,Holger亦提醒台商常有跨境派員協助建廠或出差之情事,建議企業應檢視集團整體跨國交易安排,降低被認定為常設機構之風險。

KPMG安侯建業稅務部執業會計師丁英泰提醒,台商在派遣員工赴德設廠時,依照商務出差、海外派任及當地聘僱等派駐方式,將產生不同的簽證及工作許可議題,外派員工在申請時可能面臨學歷認證或工作經驗等要求。因此在有大規模外派需求時,台商應將申請資料的準備時間納入考量,以避免延遲許可取得的進度。丁英泰也指出,外派員工在德國居留天數,於同一年度內合計滿183天者,將被視為德國稅務居民,並應就其全球來源所得進行課稅。同時,該員工在台灣如尚有戶籍而為台灣稅務居民,應就其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及海外所得分別申報個人綜所稅及基本稅額。因此,如何避免外派員工遭受雙重課稅,亦為台商投資德國的一項重點。

KPMG安侯建業稅務部副營運長丁傳倫最後提醒,企業進行跨國投資除商業考量外,各稅務影響不管是關稅、增值稅、當地企業所得稅及外派員工的個人所得稅也應一併整體作規畫。她建議,台商應從集團角度出發,採購、會計、稅務及人資等單位進行跨部門合作,以制定全方位的公司政策,而非從單一部門角度出發,並注意遵循當地法令,在前往德國投資時先進行評估,以確保後續集團投資時程及當地營運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