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今(10)日於台南共同舉辦「淨零碳排與永續新商機」產業聚焦活動,集結業界領袖與產業專家,探討面對全球愈趨重視的氣候變遷議題,南臺灣企業如何加緊腳步實踐綠色轉型、掌握減碳商機,接軌國際。

隨著氣候變遷影響日益嚴峻,各國紛紛以實際行動落實淨零碳排目標,臺灣於去年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透過各項轉型策略及治理基礎促進經濟成長;今年更進一步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納入法條中,並針對碳排大戶徵收碳費,期望促進溫室氣體減量,發展低碳經濟,但同時也引發了業界的「碳焦慮」。台南億載會秘書長張耿榕建議,企業應該積極尋求可永續的能源資源,如太陽能與風能,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此外,透過脫碳和綠電購買,企業能夠減少碳足跡,同時向市場和消費者展示對永續發展的承諾。

長期協助企業再生能源的採購交易、制定整體脫碳策略的KPMG安侯建業綠能產業服務團隊主持人陳文正指出,用電大戶條款、RE100(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潔淨能源) 及產業綠色供應鏈,成為帶動綠電市場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力。面對綠電市場的強勁需求,目前國內再生能源交易市場蓬勃發展,但囿限於法規與交易市場轉換期間買賣雙方仍面對諸多挑戰,因此政府與產業也開始針對其中之一的銀行融資考量議題提出保證機制與團購綠電方式試圖突圍。

本身是用電大戶的南臺灣化工產業龍頭奇美實業副總經理陳世賢於活動中分享,為兼顧穩定供電與降低碳排,企業正採用自建太陽能電廠、汽電共生廠之路,更與長春、台聚集團結盟以集體採購、統一簽約模式,解決綠電取得不易之難題。在減碳方面,已經著手在製程改善、節能設備導入、引進碳捕捉與再利用(CCU)技術,以及擴大使用潔淨與再生能源等領域多管齊下,來達到2030年減碳42%的中期目標,並透過參與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以邁向Net Zero的終極目標。近年來更積極與臺南市政府合作,擴大使用仁德再生水廠之民生再生水,預計每年減少363萬噸的自來水用量,並於2025年達成80%再生水使用率,大幅減少對外部水資源的依賴。

距離歐盟CBAM試行上路僅剩一個多月,影響水泥、電力、鋼鐵、鋁與氫等高碳排產業甚鉅,南臺灣出口歐盟的金屬扣件業將首當其衝,未來可能擴大其涵蓋商品的清單。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組長林原誌說明,企業需與上下游攜手減碳,擴大減碳影響力。目前政府也有相關的人才培訓補助案,以及加速設備汰舊換新與數位智慧化的升級轉型補助計畫,企業可以善用政府資源,有效地加速碳盤查與轉型升級的學習成長曲線。

針對CBAM所帶來的潛在影響,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執行副總經理林嘉彥補充,如果非歐盟生產商可證明其已為在第三國生產該等進口商品使用的碳支付對價,歐盟進口商可認列該生產商已支付之碳生產成本,降低進口商所需支付之碳價。林嘉彥舉例,若台商目前布局於東南亞國家之生產基地,大多尚未訂立碳定價制度,很有可能在出口產品至歐盟國家時,負擔龐大的碳排放成本,因此企業需要密切注意相關規定之發展情形、實施辦法,並將此成本納入企業營運考量點之一。

KPMG安侯建業台南所所長蘇彥達表示,南臺灣是製造業重鎮,在國際供應鏈上扮演重要角色,當減碳標準愈趨嚴苛,成為企業當務之急,減碳首要步驟是透過碳盤查尋找高碳排熱點,並訂定減碳藍圖及行動方案。企業必須隨時跟進國際市場規則,落實減碳工作,以提升競爭優勢。

KPMG安侯建業顧問部執行副總經理陳其愷進一步說明,在全球淨零共識下,永續競爭力已成企業長久經營的致勝關鍵,企業可以運用「智能數位工具」將永續目標可視化,邁向精準減碳、驅動營運再升級。陳其愷建議,企業可以聚焦於優化產品效率、建立完善供應鏈ESG制度、開發產品替代料及逐步替換高能耗設備四大構面來建立自主碳管理能力。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提醒,儘管減碳議題短期內會墊高企業經營成本,但是當企業建構綠色供應鏈,加強對環境和社會責任的關注,長期下來能同時降低供應鏈風險和成本,擘劃綠色低碳經濟的新未來,帶來更多永續新商機,讓企業接軌國際!

蘇彥達
KPMG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