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安侯建業於今(16)日發表《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結果顯示歷經近三年的疫情影響,已有高達67%照護單位已著手進行數位優化,智慧科技扮演照護產業轉型關鍵,使「遠距」、「居家」等新型態照護模式成為可能。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去年KPMG發布的《科技醫療投資報告》中說明,「健康照護」是未來最具潛力的投資領域,在後疫時代,人們對於疾病預測與遠距醫療的重視度大幅提升,加上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長照政策的推進與健康促進發展策略,照護目標已從樂齡擴展至全齡世代,各產業紛紛投入相關服務與產品研發,為大健康市場創造無限商機。

「醫療數據平台」為照護機構在科技應運的首要項目

根據本報告顯示,採用數位策略的照護業者大多希望透過科技應用達到「增進作業流程效率」(45.10%)以及「提升照護服務品質」(35.95%);而已運用新興科技項目方面,主要以醫療數據平台(43.79%)、環境安全監控(34.64%)及遠距醫療(31.37%)為前三大領域,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主持人李威陞認為,此三大領域有助整合全方位資源,推動「服務去中心化、資料數據中心化」的轉型模式,帶動以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

醫療

從各項政策法規方面來看,在多元智慧應用下,資安疑慮隨之而來,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協同主持會計師鄭安志指出,最近修正通過的”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 正是強調雲端化、格式化與安全化等三大目的, 這也是未來落實遠距醫療的第一步。另外,今(2022)年初上路的《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備受關注,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主持人蘇嘉瑞說明,「數位醫療」是跨緯度的創新,可滿足「零距離」、「零接觸」的需求,此一修正條例將其新增為獎勵適用範圍項目,將有助吸引更多的法人與個人投資者的資金挹注。

照護機構發展數位的三大風險

數位轉型雖蔚為風潮,在照護機構於轉型過程中卻遇上諸多挑戰。從報告中得知,照護機構發展數位化的前三大挑戰分別是:數位人才的不足(40.3%)、軟硬體投資支出較高(36.82%)、訓練成本較高(30.35%)等因素。而對於中小型機構而言,資金需求過高(47.92%)則為轉型主要挑戰。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主持會計師連淑凌觀察,醫療與科技互相合作時,最重要的是換位思考,科技業者需協助改善基礎設備尚未完善之因素,而照護產業採納新興科技的關鍵在於資金及相關營運成本,連淑凌點出,雙方應尋覓適合的應用技術與落地場域,透過異業合作共同實踐數位化照護目標;除善用異業結盟改善既有痛點,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寇惠植建議,政府政策亦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不論是財務籌措、租稅優惠或是相關法規鬆綁,皆利於打造運營模式發展的環境,以至能創造足夠盈餘佈局數位策略。

醫療

在照護產業發展願景,「連續性整合照護」已成為必然趨勢,如何透過科技打破時空藩籬,消弭醫療與照護的縫隙,讓患者在機構或居家就能得到精準照護服務,甚至進一步將族群擴展至亞健康與健康者,是目前關注的焦點;而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為提供多元的附加服務,超過五成的照護單位認同異業合作將成為整體大健康生態主要前進的驅動力,而產業未來規畫發展方向則以「智慧醫院」(65.52%)為優先考量,再來則以照護產業為核心向外延伸其他服務,像是復健復能(56.03%)、生活照護(52.59%)以及失智失能預防(52.59%)便為主要發展導向。期盼與產學研醫一同致力推動智慧醫療落地,以更細緻、全方位的創新模式深入照護領域,讓智慧照護的商業模式更完善。

關於KPMG《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

KPMG 《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委由中華徵信所於2022 年5月~6月之間,針對台灣照護業者進行電話訪問,共完成201家國內照護相關業者(涵蓋長照相關機構、醫療院所、健康中心及月子中心)之調查, 並邀請五位醫療照護及科技產業專家進行深度訪談,分享產業實務經驗與見解。

鄭安志
KPMG in Taiwan

李威陞
KPMG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