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聰明及安全為未來銀行成功關鍵要素
簡單、聰明及安全為未來銀行成功關鍵要素
今年七月底金管會宣布發放三家純網銀執照,在這個已經過於飽和的金融市場裡,又多了三隻鯰魚。現在的金融業將在未來十年內面臨新衝擊,該如何因應這個新挑戰?
KPMG安侯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數位金融顧問服務部執行副總經理劉彥伯
副總經理賴偉晏
今年七月底金管會宣布發放三家純網銀執照,在這個已經過於飽和的金融市場裡,又多了三隻鯰魚。KPMG安侯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數位金融顧問服務部執行副總劉彥伯表示,現在的金融業將在未來十年內面臨新衝擊,銀行需積極思考如何因應這個新挑戰。他認為,客戶對於理財、支付、貸款等需求仍會持續存在,因此,未來銀行的成功要素建立在三個S上 − 簡單Simple、聰明Smart、安全Secure,讓銀行的服務更加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而KPMG安侯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數位金融顧問服務部副總賴偉晏則建議,金融業者在應用新興科技的同時,應更從貼近消費者的觀點,建立有別於傳統銀行的品牌形象及產品服務,真正以客戶個人化為核心的銀行,才是未來數位銀行的發展機會。賴偉晏進一步指出,根據KPMG與澳洲聯邦銀行合作的報告《Future of Digital Banking in 2030》中,預見了影響未來銀行發展的六個構面,從這六個構面切入可以取得客戶的青睞:
1. 生活方式整合(Lifestyle Integration):未來銀行的成功關鍵在於提供客製化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
除了在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為客戶打造專屬的產品與服務,爭取綁定銀行付款來支付食衣住行費用外,在不同的生態圈中,亦可探究跨產業的客戶旅程來開展創新商業模式之可能性。未來世界強調的是融入客戶的生活,給予最優化的情境體驗,而非一昧的推銷金融產品與服務。
2. 自動化和直觀(Automated and Intuitive):以減少操作時間和提升簡易性為出發點,未來銀行業務上需提供客戶無縫且流暢的自動化服務。
在申辦新服務時,客戶僅需透過臉部或語音辨識,省去重複確認個人資訊、攜帶實體證件、填寫表格等步驟,讓銀行更專注於提供專業服務予客戶。在支付場景持續創新,例如當顧客走進商店,挑選商品後直接地走出商店,銀行和零售商在後台共同完成驗證和付款程序。
3. 背景與敏感性(Context and Sensitivity):銀行將提供與客戶生活、需求和環境相關的服務和體驗。
未來銀行利用AI、Blockchain和IoT等技術以及透過開放銀行的數據分享,向客戶提供量身訂作的服務,例如為學生提供能設置特定金額限制的通知,省去檢查及紀錄支出的麻煩,更可以減少超額消費。亦或是向準備退休的客戶提供長期保險與財務規劃,為晚年生活做準備,並減少管理財務所帶來的負擔。
4. 積極主動和遠見(Proactive and Forward-Thinking):透過客戶數據主動預測其需求並提供超越期望的服務。
對於授權使用其數據的客戶,未來銀行需要針對客戶不斷變化的生活方式來預測其需求,並主動提供解決方案來幫助客戶實現目標。例如,當租屋者財力達到購屋水平時,銀行將推薦適合的房貸方案並提供可參考的房屋物件,另外在投保房屋產險時附帶關於搬家服務、家電購置等優惠方案。
5. 信任和安全(Pioneers of Trust and Security):為客戶打造強韌的數據安全保護網來確保其資產和行為隱私。
信任和安全將成為未來銀行成功的差異化因素。未來銀行將透過區塊鏈技術保護客戶數據安全性及隱私,善用客戶資料來提供有用的理財規劃建議,並將資料的所有權簡便的賦予客戶來進行設定及調整,進而建立永續的客戶信任度。
6. 解決能力(Resolution):未來銀行將具備預測、偵測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IoT的普及,未來銀行的人為錯誤率將大幅下降。透過AI及機器學習,銀行將不僅能即時偵測,甚至能以此作為借鏡,預防未來發生相同問題。最重要的是,不僅是單單解決客戶當下的問題,而是如何循序漸景的來轉化不滿的客戶成為滿意的客戶。
面對消費者生活型態的改變,銀行的轉變與革新勢在必行。劉彥伯相信,越快進行數位能力提升與轉型的銀行將能成為業界的領導者。賴偉晏指出,利用體驗設計與新技術的融合來抓緊客戶需求,並與其他服務供應商進行合作,能開創新的商業模式與生態圈。他認為,以進一步透過更多元的角度重塑客戶工作、生活和娛樂的行為軌跡,分析出更有價值的服務,來幫助消費者管理日益複雜的生活,提高客戶黏著度並贏取未來客戶的信任感。
【The Future of Digital Banking】
KPMG與澳洲聯邦銀行合作於2019年針對1,061位澳洲人進行《Future of Digital Banking in 2030》線上問卷調查,年齡層分布從18~65歲,目的在更加了解目前及未來的生活型態轉變,數位化及財務管理需求,以及消費者對於2030年所期望金融業生態圈的樣貌。
© 2024 KPMG, a Taiwan partnership and a member firm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Limited, a private English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more detail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please visit https://kpmg.com/governance.
上列組織及本文內任何文字不應被解讀或視為上列組織之間有任何母子公司關係,仲介關係,合夥關係,或合營關係。 上述成員機構皆無權限(無論係實際權限,表面權限,默示權限,或任何其他種類之權限)以任何形式約束或使得 KPMG International 或任何上述之成員機構負有任何法律義務。 關於此文內所有資訊皆屬一般通用之性質,且並無意影射任何特定個人或法人之情況。即使我們致力於即時提供精確之資訊,但不保證各位獲得此份資訊時內容準確無誤,亦不保證資訊能精準適用未來之情況。任何人皆不得在未獲得個案專業審視下所產出之專業建議前應用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