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關稅」只需要關注歐洲的CBAM?事實上,美國、日本、中國等都預計在2030年前陸續祭出類似措施,減碳變成企業能否永續經營的決勝點。安侯碳資源董事總經理黃力家指出,全球已有數項氣候法規進入強制性規範,顯示出全球減碳、落實永續的三大趨勢。

以下是安侯碳資源服務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力家的分享:

今天來天下第五屆SDGs論壇談國際相關法規,代表永續主題已經落地,開始進到法規制度面、推動實現。

世界經濟論壇(WEF)每年都會公布全球十大風險,2024年最新風險排名裡,第一名就是氣候變遷、第三是生物多樣性;2023年全球十大風險裡則過半是環境風險。

從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訂出阻止全球升溫超過2℃,到2021年於英國格拉斯哥的氣候峰會(COP26)提出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具體目標與時程出來後,全世界似乎找到一條更明確邁向永續發展的路徑,日後陸續累積到150國以上承諾淨零排放。

如何達成淨零排放?以下幾項國內外法規,可以清楚看出行動路徑:

(一)2030年前,歐美日與中國都將祭出碳關稅

舉歐盟為例,他們遞出綠色新政與55套案(Fit For 55),目標在2050年成為第一個氣候中和大陸。早在2005年,歐盟便開始推行「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EU ETS)」,全面管制歐盟整體的碳排放量。

歐盟地區採用總量管制,因此在歐盟生產製造排碳有價;歐盟境外公司則是利用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俗稱歐盟碳關稅管控。事實上CBAM正是歐盟總量管制的延伸,全世界要跟歐盟做生意,就必須和歐盟一起做碳管理,境內境外公司的排碳成本趨於一致。

CBAM在2023年10月已開始試辦,2026年將正式啟動碳關稅付費。試行期只要求輸往歐盟的六大產業產品,包含鋼鐵、水泥、化肥、鋁、電力及氫氣等,六大產業產品輸入歐盟必須申報產品碳含量,目前台灣受影響最大的是——鋼鐵業下游產品螺絲螺帽零件。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首次CBAM申報狀況,來自台灣的申報數量竟然排名至前5,可見CBAM對台灣的影響相當大。

不只是歐盟推行碳關稅,美國、日本、澳洲、中國等都計畫在2030年前推碳關稅,如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CCA),日本針對進口化石燃料者要求繳附加費,以及澳洲針對水泥及鋼鐵業,正在規劃保障機制。

台灣是貿易出口導向的國家,基本上我們在國內沒有做到減量的話,未來產品輸往他國都將被課徵碳關稅。

(二)台灣2025年開徵碳費

回到國內來看,2023年台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國家淨零排放目標入法。

我國透過《氣候法》提出六大減量措施:一是,盤查及查驗、揭露碳足跡,二是效能標準;以及利用經濟手段促進減碳,如徵收碳費、實施碳交易、評估碳關稅措施等;最後就是利用減量技術,如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

現在大家很關心,台灣碳費費率難產。跟各位報告,歐盟交易制度內,一噸碳排價格約新台幣2000元上下,台灣碳定價現在則有三種說法,工商團體說一噸碳收100元,環境部以前提過300元,環保團體建議500元。

以中鋼為例,年排放高達2000萬噸,若以一噸碳排300元來算,中鋼一年要繳碳費60億元,將近一年的盈利都要繳碳費。

但你說不減量、不解決排放問題可以嗎?當然不行,2026年歐盟CBAM正式啟動付費後,若工廠不在台灣繳碳費,到時候就是全都繳給歐盟。

(三)環境部、金管會皆要求揭露排放量

所有減量減排措施都有個前置任務一定得做,那就是溫室氣體盤查,並經過第三方查驗。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的單一工廠,目前都受環境部「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規範,每年盤查並登錄揭露事業廠區的排放量。

我國金管會2022年公告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也明定上市櫃公司盤查、查驗及揭露時程。而且金管會已利用上市櫃公司的財報,要求事業體揭露年排放量。以台塑舉例,即便廠區不在台灣,全球廠區只要計入台塑集團財報範圍內,都得一併揭露排放量。

金管會不僅要求上市櫃公司揭露範疇一、二,未來還有範疇三。以上法規要求,未來都會陸續推動一間公司完整揭露上下游排放量。

當然,除了法規要求之外,更重要的還有你的供應鏈、國際品牌商要求。國際大廠例如蘋果等,他們都有設定碳中和或淨零目標。當你的客戶要求你揭露和減碳,屆時公司減碳不僅須符合法規,還可能影響你日後能否繼續與國際客戶做生意。

(轉載自2024/04/1CSR @天下)

黃力家

安侯碳資源服務公司 董事總經理

KPMG in Taiwa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