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創辦人黃仁勳旋風掃台,在台公開演講中大大的讚許了台灣 AI 供應鏈伙伴,更大讚台灣是世界的支柱。捧台灣的同時黃仁勳也務實點出,在 AI 飛速進展的時代每個國家應該都要發展自己的「主權 AI(Sovereign AI)」,意為發展一國的 AI 實力。那誰是台灣主權AI的核心推手?

黃仁勳說:「打造 AI 基礎建設不能假他人之手」,這句話說得很對,在 AI 與數據為王的時代中,要抓穩 AI 經濟浪潮外,確保有自己的 AI 基礎建設與掌握本地數據資料,其中最大的核心主力就是「政府」

發展一國AI實力前,先看GovTech如何打造數位政府

要為 AI 時代的台灣打下關鍵基石,其實更要回到根本問題:政府準備好數位轉型了嗎?政府治理的思維與心態是否足以因應數位浪潮?在我與政大公行系蕭乃沂老師的對談內,關鍵是政府數位轉型不僅關乎技術的升級,更是一場全面的治理革新。這發展並非一蹴而就,它同樣也需要經歷一段從數位化到數位優化,最終達到數位轉型的過程。

GovTech,或稱政府科技,不僅是政府機構的科技化,更涉及透過科技來提升政府服務的品質與效率。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統計,GovTech領域預計在2028年,將創造高達一兆美金的產值,顯示其巨大的經濟潛力。

數位政府的發展應有明確的階段性規劃,初期階段應該確定政府的數位轉型願景、策略和目標,與探討如何透過數位技術來實現這些目標。即使多個政府部門已數位化,若無有效的跨部門協作和資料共享,服務流程仍然可能相當低效,民眾可能仍需要拜訪多個不同的部門來完成一項服務。

因此,數位政府服務應該以公民為中心,將服務設計得更加直觀易用。就如英國數位大臣嘗試將政府網站改造成像Google一樣的單一入口,民眾只要輸入關鍵字,就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資訊即為一佳作。

擁抱AI,創新與風險要懂得抓平衡

然而,若要實現數位政府一站式的平台,勢必會涉及到隱私、資料串接以及後續應用生態系的連結。創新與風險是數位政府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兩個要素,兩者之間的關係也應該是互補而非對立。

如數位身份證的引入,雖然可以提高了政府服務的效率,但也引發了隱私和數據保護的顧慮,需要政府加強對數據保護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此外,數位政府要建立在一個持續的評估和反饋機制上,政府應該定期審視既有的政策和技術的成效與風險,並根據環境或技術的變化進行調整。

數位公務員的技能與思維培訓超重要

數位政府的未來路徑發展上公務員的培訓也是一大重點,FJT(For-Job Training)的概念,就是在職學習的過程融合工作,並將數位培訓與日常工作的評估標準結合起來,以此激勵公務人員積極參與培訓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工作實踐中。

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提高培訓的效果,也有助於構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文化,這對於應對快速變化的數位環境至關重要。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公共政策需求的變化,數位政府的發展是一個複雜但必要的過程。政府逐步數位化,從策略到實施的每一步都需要仔細考量,才能確保政府能真正提升公共服務的效率和品質,同時在過程中逐步累積AI國家與主權的發展底氣,以滿足更廣泛的公民需求和未來全球治理的挑戰。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2024.06.13)

Wayne Lai

數位長, 顧問服務部執行副總經理

KPMG in Taiwa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