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月,市場上多家上市公司與市場派間引爆的經營權之爭,紛紛擾擾,新聞消息幾乎是每日更新,不僅二派間相互喊話、出招,其中還參雜著原始創辦人家族親人間的愛恨糾葛,吸人眼球的程度幾乎足以媲美八點檔的連續劇,而最終的結果大部分是原經營團隊喪失了經營權,甚至連所有權所隱含的對家族企業的控制力也拱手讓人,即家族企業不再是家族企業,而這些家族的大股東也無法再守護家族的經營理念與價值。

失去家族價值 經營權爭奪易淪為法律攻防

觀之這些家族企業經營權爭奪的案例,成敗關鍵幾乎都是用法律層面的攻防來取得最終勝利,其中董事與獨董的提名人數,取得席次最大化的沙盤推演到委託書的徵詢時機等等,甚至是股東會及董事會召開之適法性,更是攻防的重中之重。然而當一個家族對於家族企業的控制權,最終決定的關鍵已到了需取決於這些法律層面的議題時,此時再來談家族要如何做好家族治理,建立家族與家族企業的連結密度恐怕都為時已晚。我們認為,最該探究的應是,為何這個家族會演變到丟失了家族企業?到底這個家族企業之於家族,是何種的意義?是純粹家族成員經濟的來源?抑或是一個可以展現家族價值,用來傳達家族使命及發揮社會影響力的平台?

我們都知道,家族要持續擁有對家族企業的控制力及經營權,所有權是最大的關鍵,沒有所有權或是所有權稀少,又沒有盟友的支持,就有可能失掉家族企業;但很現實的是,一旦家族發展到多代之後,因為人數越來越多,所有權就越容易被分散,尤其是家族企業一旦上市,如果沒有做好家族股權的保護傘,通常家族成員在經濟需求的情況下,高價出售持股所在多有,因此通常持有的所有權比例會越來越低,再加上企業持有高增值的資產組合,便很容易引發外人的覬覦。家族成員若能及時把家族所擁有的股權集中起來,例如愛馬仕(Hermès)成功抵禦LVMH惡意併購的作法,加上家族有所謂的共同資金池,啟動在市場上多買回一些家族企業的股權,將可作為鞏固家族控制力的強大基石。

要把家族所擁有的所有權集中起來的方式,在台灣,目前最常見也是最有即時成效的就是設立閉鎖性公司,把家族成員所持有的股權通通鎖進來,並限制股權的轉讓。前段所提法國知名精品愛馬仕家族,就曾經在2010年遭受宿敵LVMH的威脅,不斷以各種方式收購愛馬仕股權,企圖吞併愛馬仕,所幸愛馬仕家族成員團結起來,運用了這個概念,成立H51控股公司,控制50.2%的家族股份,不買賣,並允許家族成員有優先承購權,才得以保住了愛馬仕不落入外人之手。

認同家族理念 所有權保衛更加謹慎

但是在運用這些工具之前,應該要問的是,為什麼家族成員會願意把自己的股權被鎖起來,為什麼股權要被限制不得轉讓或是只能在家族間轉讓?我們在為家族作傳承規劃時,通常會先給家族的觀念是,這種限制股權轉讓本身的前提,應該是要家族成員皆了解家族企業的價值,具有共識要守護家族經營理念與家族對企業的價值觀,才能夠執行。同樣地,當對家族企業的持股比例不足時,會願意在市場上持續買進其股權的意義,也在於你是認同這個家族企業,以家族為榮。因此,若是家族企業之於家族,純粹只是一個家族經濟的來源,那麼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例如:價格好或是急需要資金)或某種利益下,把持有的股權賣掉換取現金或出場。但若是認同家族企業是一個可以很好展現家族價值,用來傳達家族使命及發揮社會影響力的平台時,家族便會更謹慎地掌控他的股權,並且好好地經營。

Responsible Shareholder 對責任的承擔重於財富的繼承

根據我們家族辦公室的研究,這就是在歐陸,對於家族企業的大股東有一個名詞叫作Responsible Shareholder的概念,其中文的意思就像是「承擔責任的股東」。基本上,它和一般股東不同的是,一般股東對於企業的責任僅在出資,出資後並沒有其他責任,企業如若經營成功,可以分享經營成果和利潤,但企業若經營成果不佳,至多也是將原本的投資金額認賠,並不用再承擔其他的責任。但是這種承擔責任的股東,擁有家族企業的所有權,雖部分代表了財富的傳承,但更多面向會是「責任」的承擔,也就是說,家族必須要對他所掌控的所有權有所承諾,如果要繼續維持家族對於企業的控制力及影響力,就必需要承諾不將家族的主要股權釋出,即使這樣的承諾某種程度限制住了家族財富的流動性;另一方面,「承擔責任的股東」也應該對其能力面向的淬鍊有所承諾,亦即必需和其身分能夠相互匹配,如果無法承擔起相關的責任,最終可能導致企業經營的失敗。從最近家族企業經營權之爭的實例中,或許可從家族成員是否在市場上大量釋出股權,或是雖然某些家族成員退出經營權但仍然擔任承擔責任的股東,可看出家族企業傳承成功與否的端倪。      

從「承擔責任的股東」對家族企業所需作出的承諾來看那些引發經營權之爭的家族企業案例,可以發現往往家族間對於家族的價值並沒有一個認同感,或者根本沒有家族價值,致使大家無法對守護家族企業作出承諾時,便容易引發後續不斷的紛爭,以及給予外人可趁之機。因此,我們常常強調,在談家族企業如何持續傳承時,不能只聚焦於有形的傳承,運用方法、工具或是法律面向來作傳承,若是忽略了真正無形的價值,那往往也正是我們看到許多傳承失敗故事背後真正的主因。

郭士華

家族辦公室資深執業會計師,審計部執業會計師

KPMG in Taiwan

Email

汪欣寧
家族辦公室協理
E:lydiawang@kpm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