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國內電子購物及郵購業的銷售金額計新台幣(下同)2,003億元,較去年同期1,989億元增加14億元,增加幅度僅有0.7%。顯示疫後國內通膨壓力、物價上漲、消費者因熟悉網購的使用且更精打細算,網購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再加上今年七月起實施的網購包裝減量指引2.0,電商業者如何因應環境變化,考量各項經營成本,以作為產品定價的依據,才能掌握獲利的關鍵。
商業會計處理準則中,對於營業成本及營業費用的定義如下:
1.營業成本,指本期內因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而應負擔之成本。
2.營業費用,指本期內因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應負擔之費用;營業成本及營業費用不能分別列示者,得合併為營業費用。通常包括研究發展支出、推銷費用、管理及總務費用。
電商業者主要經營成本及費用包括:
1.商品成本:係自製或外購產品的成本,若向國外進口,尚需考量關稅及運費等,以及外幣交易之匯率影響數。
2.物流成本:貨運的成本、包材成本及退貨成本等。
3.金流成本:第三方金流成本,包括年費及交易手續費。
4.電商平台費用:與電商平台合作所需支付的維運成本,包括年費及成交費等。
5.廣告行銷成本:商品拍攝與製圖、品牌設計、網路廣告和活動支出,以及網紅和KOL業配費用。
6.其他運營成本:主要包括人事、倉儲(若商品有需冷凍等特殊儲存環境,需額外考量)、租金、水電、會計及其他行政支出等。
7.各項稅費:包括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
以上各項成本及費用,電商業者需辨識直接與銷售商品或勞務有關的部分,列為營業成本,例如生產或購買商品或勞務的成本及透過KOL業配下單完成交易所需支付的直接費用等,彙總營業成本可以預計的毛利率推估商品定價。其他費用可以年度整體費用預估或各項專案別彙總並考量,列為營業費用,計算出營業費用率。銷貨金額減除營業成本及營業費用,則為營業淨利。電商業者對於產品的定價,除了考量營業毛利率(營業毛利率=1-銷貨成本/銷貨收入)外,亦須同時關注營業淨利率(營業利益率=(營業收入-銷貨成本-營業費用)/營業利益率),因為列於營業費用項下的廣告行銷費用,特別是精準導流及促銷活動,會是電商業者運營中較鉅額的支出。即將到來的全球黑五購物節,電商業者可以透過盤點經營的各項成本及費用,了解並規劃消費者最有感的優惠取向以吸引目標客群,擬定銷售策略,增加獲利。
(本文由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網路暨電子商務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陳宜君暨協同主持會計師許明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