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從全球總體角度及亞太地區區域市場視角,提供創投投資趨勢及地區經濟體巨擘企業變化軌跡。KPMG首次發佈《台灣新創趨勢調查與展望》報告,並於報告中引用台灣經濟研究院(TIER)FINDIT團隊2022年臺灣早期投資專題數據做為依據,探討後疫情時代台灣新創趨勢,KPMG專家亦於報告中分享產業趨勢觀點,在大環境多變的局勢下發掘契機並協助把握商機,期能帶給新創生態系的夥伴更宏觀及多元觀點,與各界一同發展創新計劃以展望未來。
創新科技及新興商業模式成為全球競爭力評估重點之一,隨著政府大力推動、孵化器/加速器/育成中心大力支持、第三方專業機構 (律師、會計師、公協會等) 加入以及投資角色多元化 (創投、企業創投、私募基金、家族辦公室等),使新創生態系越趨完善及蓬勃發展。
本次發佈《台灣新創趨勢調查與展望》報告採用量化統計數據搭配質化專家觀點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台灣投資領域之投資觀點、創業生態系觀點及創新產業演變趨勢,除了保存現金渡過熊市時期外,在大環境多變的局勢下,如何觀察賽道發展藍圖以把握商機線索,提前佈局並展望未來。
《台灣新創趨勢調查與展望》報告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引用台灣經濟研究院(TIER)的FINDIT團隊2022年臺灣早期投資專題數據,摘錄過去一年台灣早期投資環境的投資趨勢、投資資金結構變化、投資人類型及重點領域變化;第二部分為KPMG專家觀點,於報告中分享產業趨勢觀點、關鍵議題以及合作發展,期能帶給新創生態系的夥伴更宏觀及多元觀點,探討領域包含醫療科技、零售、金融科技、電子科技暨智慧製造應用、Web 3.0、食農科技、綠能產業,共七大領域及產業;第三部分為投資觀點,探討後疫情及資金寒冬時代,投資人及政府推動對新創企業營運、募資建議及未來發展建議。
醫療科技產業
合作面:健康照護跨域合作商機
生物科技業是照護產業最優先考慮的產業,這兩類產業過去持續有多元合作的經驗,這也是整體大健康產業的主要前進趨動力;其次則為科技與電信產業,利用數位化來提高資訊蒐集及臨床流程簡化的經營效率;再者是基礎建設及金融產業,因近年來照護產業在銀髮照護之住宿機構與智慧醫院的設置上都有更密切的合作需求。
政策面:2022年初上路的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及未來的再生醫療法加持
生技大廠與新創企業積極布局,預估將帶動國內生醫產業研發量能大幅提升,加速再生醫療的技術與商業發展。
零售產業
台灣的資訊與MarTech的新創業者,應可結合資本市場,有機會在實體零售與餐飲產業結合消費者增值的各項新興應用領域,針對:
— 大型通路集團、社群與電信巨擘為平台,提供整合解決方案。
— 中小型零售和餐飲業者的利基或品類市場,提供服務平台或客製化服務的解決方案。
— 提供消費者端增值整合服務,如消費比價、跨通路消費、付款金融等增值服務解決方案。
— 提昇品牌的企業社會責任重視度,創建資源平台以串聯企業營運及供應鏈與策略夥伴的各項碳排數據,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電子科技暨智慧製造應用
提升供應鏈韌性的首要就是要提高供應鏈資訊透明化
從企業內部採購、製造與倉儲流程、供應商製造、品質控管與配送過程,以及內外部利害關係人所有影響價值提升的攸關資訊能見度、可追溯性及透明度,其實現方式則是在整個供應鏈中收集與共享資訊,並傳達給經授權的內外部利害關係人。從KPMG的調查顯示,要提高供應鏈透明化,資訊科技工具的應用將是重要的關鍵!
ESG浪潮也隨之湧起,製造業的綠色轉型迫在眉睫,落實減碳、邁向永續目標的行動刻不容緩。
國際企業嚴格要求供應商實施減碳政策,以出口經濟為導向的台灣,也不容忽視企業碳排管理的重要性。企業在碳盤查、量化碳足跡的過程中,必須找到創新的契機,並結合數位科技,扭轉排碳製程,進而帶動供應商一同朝向永續發展。
金融科技領域
企業與新創的合作可加速金融科技發展
這幾年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新創逐漸轉換成合作,創投投資甚至孵化的模式,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和相關資源輔導,而新創業者提供創新技術協助金融機構數位轉型,新創與大企業的合作形式可加速推進臺灣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
開放金融將成為金融業趨勢
會有更多創新金融服務的商業模式的出現,資料共享(Sharing Data)將成為相當重要的議題,如何在確保個人資料保護、資訊安全控管的前提下共享數據、進行身分驗證,這些都是必須關注的監理議題。
Web 3.0領域
2022所發生的許多產業風險,都與產業營運機制缺乏監督造成崩壞的風險有關,「去中心化」在商務應用中也隱然出現危機。特別是與幣圈相關的新興金融應用,如加密貨幣、NFT等商品或服務,處處充滿無法預期的風險。
未來傳統主流企業的擴大參與、科技法遵(如反洗錢、金融管制等規範)落實、元宇宙生態結合程度、全球消費者對虛擬經濟的共識、區塊鏈應用多元化、智能合約成熟發展等,則是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食農科技產業
「食農科技的下一步決勝點在於誰能掌握數位資訊科技,讓食農業成為一個獲利,更是能夠永續發展的產業」
結合科技與創新等助力為農業創造出永續發展且兼具經濟的價值,確保可永續發展的糧食生產系統,提高農村產能,強化農業適應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的能力等。
例如:利用AI數據分析協助農產業避開氣候異常問題又能提高生產量的農業科技,和搭配智能人工輔具或農機具,以解決農業人口短缺和降低農業生產的作業負擔。此外如自動化採收機器、無人農藥噴藥機等;透過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來蒐集農場的氣候、土壤、和農作物生產狀態等,利用資訊分析管理系統的建置以讓前端的農業生產能夠搭配後端的銷售管理和規劃,讓產銷協調能夠落實,逐步將農業推向智慧化農業。
綠能產業
政府規劃2030年投入近9千億元預算發展包括再生能源及氫能、智慧電網及儲能、低碳及負碳技術、節能與製程改善、運具電動化等。因此從政府的政策推動角度,可以預見以上相關產業將高度發展,帶動市場投資相關產業鏈。此外企業因應國內法規要求用電大戶在2025年以前達成使用10%再生能源、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劃開徵碳費、以及國際供應鏈要求使用綠電的趨勢,促使企業採購綠電的需求大幅增加。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的逐年下降以及第三階段離岸風電區塊開發走向競標方式,將帶動綠電的交易逐步走向自由化,企業紛紛轉向再生能源開發商購買綠電,企業的購售電合約成為開發商除了台電之外,另一個取得長期、穩定收入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