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科技這幾年突飛猛進,每隔一段時間總能推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新應用。KPMG彙整全球產業分析、國外調研報告,歸納了未來幾年企業轉型的六大關鍵趨勢。

這幾年許多企業紛紛提出數位優先(Digital First)的策略方針,但光是數位科技本身並不足以支撐轉型的巨輪,特別是經過疫情洗禮,勞動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更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以美國為例,2020年11月即有450萬人離職,這些人有的選擇離開職場,有些則是將居家辦公視為選擇新工作的重要條件。而全球人口的快速老化更是必須面對的新現實,根據調研機構German Economic Institute估計,到2030年時,德國青壯年就業人力缺口將會達到500萬人。

內政部2021年的人口統計亦指出,台灣的總人口數已經是連續兩年負成長,種種跡象意味著企業未來的轉型策略將需更以人為核心進行佈建。根據KPMG近期的全球CEO大調查,我們歸納了以人為本數位轉型的幾個關鍵思維:

趨勢四:去中心化的商務模式將持續在創新與監管間找到平衡點

研究機構IDC預估,區塊鏈技術將有機會在三年內(2025)找到落地的應用模式。其中一個熱們議題便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根據DeFi Llama的統計,截至2021年 8月,已經有超過1500億美金存入各種去中心化金融協定,目前市場更有超過16,000種加密電子貨幣交易。估計Defi在元宇宙與NFT等議題帶動下,將有機會更上一層樓發展。

然而,機會總是伴隨風險而來,根據區塊鏈分析公司 Chainalysis數據顯示,2021涉及加密貨幣相關非法活動金額高達1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較2020的 78 億美元增加 79%,其中以詐騙為最大宗,其次為盜竊。除了投機、洗錢的負面疑慮難以消除,礦工採礦的能耗、貨幣價值高波動等也都引起高度關注,基於監管及治理的角度,政府仍需要在這中間找到適當的角色。

因此,我們也預期未來各國央行也將會陸續投入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的研究與探索。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今年1月發佈的調查報告,全球已有約86%央行正積極探索數位貨幣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其中約6成已進行相關實驗與概念驗證,有14%央行已開始試點計畫。

BIS預期未來3年,全球1/5的央行可能發行自家數位貨幣,提供約2成全球人口使用 。以中國為例,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截至2020年10月,除了先前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四地,數位人民幣增加了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6個試點地區。

趨勢五:開放銀行將開啟後數位金融時代的新戰場

未來的金融服務將會隱形(Invisible),也就是更無縫、無摩擦的融入各種應用場景,提供給客戶更好的生活體驗。這除了仰賴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之外,數據的開放與串接也是相當重要的驅動要素。

台灣金管會為了提升金融機構客戶便利性、風險控管、跨業合作以及客戶資料流動性,也於去年12月公布「金融機構間資料共享指引」。內容說明了包括: 客戶基本資料、身分核驗資料、帳戶資料、金融商品或服務之交易紀錄、負面資訊、認識客戶(KYC)資料、金融機構加值之資料、電子通訊歷程紀錄(如IP 位址)、其他經客戶及合作金融機構同意共享之資料等九項資料,在經過取得客戶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在FI間(Financial Institution)共享,進而讓金融服務能夠從單一客戶視角(Single Customer View)進行更全面、更完整的規劃。

這也正式宣告開放銀行將將開啟後數位金融時代的新戰場,這除了考驗金融業者過往在線上線下自家通路獲客獲利的能力外,如何在外部各類型商業、生態圈平台提供更差異化的金融服務,也將更顯重要。

趨勢六:Phygital將成為零售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科技公司描述的元宇宙世界裡,人們可以除了可以任意打造虛擬的自己,購物體驗也變得更加數位化,人們無需親自試穿就能看到選擇的衣服在身上看起來如何,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商店內瀏覽商品。

即使住在不同的國家,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在喜歡的商店購物。我們認為實體的商場並不會消失,但虛擬(Digital)與實體(Physical)世界的界線將會更加模糊,抑或是說不需要有界線,零售商也更須思考如何創造更好的客戶體驗,讓Digital 與Physical真正融合成為無縫的”Physigital “。回到台灣,我們也看到了零售業新的挑戰與契機。

1.電子支付條例的升級將驅動零售業的新戰場:

台灣電子支付使用人數在2021年突破千萬,新上路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預期將會打破電子支付和金融機構間的高牆,並構思更多便利服務,現階段不同電支品牌和銀行間相互轉帳功能已上線,後續電子支付外幣買賣、跨境轉帳和跨機構點數折抵等服務也將陸續上線。

預期未來除了可能會帶動一波支付平台間的整合,擁有電子支付執照業者的商務模式也將有更活耀的契機,也會變得像微型銀行一般逐步提供金融服務。

而身為一個支付平台,要能勝出的決勝關鍵有三:

  • 能否解決消費者的支付痛點;
  • 能否讓廣大尚未數位化的街邊攤販和自營業者也加入相關生態系;
  • 能否提供更多換位思考的加值服務: 例如業者可透過電子支付的切入整合點數經濟、POS交易系統、進銷存管理分析,透過系統整合,驅動進一步產業數位轉型。

2.最後一哩路的服務歷程須被加倍重視:

如果電子支付讓交易能夠有好的開始,那麼商品的交付(物流)就是畫下完美購物旅程的最後一哩路。

這段期間,KPMG的團隊拜訪了許多台灣的物流業者,現階段而言,台灣的物流體系仍屬於高度勞力密集的產業狀態,後續尚有許多優化空間,包含自動化倉儲、理貨、物流路線與效率最適化等,也期許我們可以迎頭趕上。

未來幾年我們也預期將看到全球物流業的加速轉型趨勢,包含:

  • 全球的無人機包裹運送市場將在2028年達到186.5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54.5%。電力、自動化的無人機意味著相較於傳統貨車運輸低了70%的營運成本;
  • 大型零售商將建立自己的無人機部隊,而小型零售商將使用第三方無人機供應商;
  • 結合虛擬店面和AR應用程式,無人機將使零售商更容易接觸到偏遠地區的客戶,從而擴大他們的客戶群。

回顧2021,無論是在科技技術發展、商務模式創新、法規的陸續演化,我們都有長足的進步,而針對國家數位發展政策規劃主責單位的數位發展部也預計於2022 2Q掛牌啟動,也寄望後續對於數位資源的整合、創新環境的發展建構及人才培育能夠發揮最大價值,讓台灣不是只有一座護國神山,而是整座的護國神島!

(本文轉載於2022-03-03遠見雜誌)

Wayne Lai

數位長, 顧問服務部執行副總經理

KPMG in Taiwa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