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金融科技投資下滑,持續疲弱
在亞太地區,2025上半年金融科技的投資和交易量仍然非常疲弱,僅43億美元投資,共363筆交易,相較於2024下半年的73億美元和444筆交易大幅下滑。2025年第一季的表現尤其低迷,投資額降至16億美元,創下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亞太地區交易規模依然相對較小,2025上半年僅有七筆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交易,包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以5.714億美元收購日本的機器人理財公司WealthNavi;Cango以3.519億美元將其中國的傳統業務出售給Ursalpha Digital Limited;Airwallex募資3.01億美元;印度投資平台Groww募資2億美元;印度資產融資公司IKF Finance募資1.718億美元;新加坡支付基礎設施公司Thunes募資1.5億美元;新加坡保險科技服務公司Bolttech募資1.47億美元。
2025 上半年亞太地區的主要亮點包括:
新興市場的活動仍在持續,而其他司法管轄區則出現疲軟
亞太地區2025上半年的金融科技活動主要集中於新興市場,尤其是印度。儘管與2024下半年相比略微下降,印度仍是該地區交易量最高的國家—2025上半年共完成99筆交易,投資總額達15億美元;而2024下半年則為108筆交易,總額16億美元。印度的金融科技投資大多來自創投募資,包括:Groww 募資2億美元;IKF Finance募資1.718億美元;ToneTag(非接觸式支付解決方案公司)募資7,800萬美元;Flexiloans(數位借貸平台)募資7,770萬美元;Jai Kisan(專注於農村貸款的平台)募資7,500萬美元。其他地區的活動則相對疲弱:日本完成39筆交易,吸引7.605億美元投資;澳洲完成31筆交易,吸引1.424億美元投資;中國完成22筆交易,吸引4.23億美元投資。
香港開始吸引金融科技企業進行IPO活動
在2025上半年,香港的IPO市場開始重新吸引金融科技公司的參與。保險科技公司率先行動,利用這波機會進行上市或提交上市計劃,並預計於下半年持續推進。其中最受矚目的案例之一是FWD Group — 一間專注於亞太地區的創新保險公司。該公司在經歷數年延宕後,於2025上半年末準備正式啟動IPO。
金融科技投資者目前專注於投資回報,儘管如此,借貸領域開始重新受到關注
在亞太地區的成熟市場(包括澳洲),2025上半年金融科技投資者主要關注企業的獲利能力及其產生回報的能力。許多投資集中於已被驗證、具備高品質的企業。由於全球及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許多企業也將注意力轉向內部,專注於削減成本的措施。2025上半年投資者對借貸領域(尤其是非銀行借貸)再度出現一些新的興趣,儘管此種興趣尚未實際轉化為投資行動。
穩定幣在亞太地區正受到監管機構的關注
2025上半年穩定幣和代幣在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領域成為越來越熱門的話題,部分受到全球興趣上升的推動,而香港在此領域的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今年5月香港通過《穩定幣法案》,建立穩定幣的強健監管制度,包括新的發牌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在上半年發布穩定幣發行人的指引草案,並提出了反洗錢要求。中國人民銀行則密切關注全球及香港在穩定幣發行方面的動態,進行監管評估與觀察。
2025下半年應關注趨勢:
- 穩定幣與代幣化貨幣持續受到各國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支付服務提供商及跨國企業平台的高度關注。
-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FMI)在支付系統、國家登記機制及數位身份領域持續現代化。
- 中國持續推動「五融」戰略,傳統金融機構越來越積極擁抱金融科技,並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供小額金融與嵌入式金融服務。
-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機構在資料管理與生成式AI方面的優先事項,正驅動既有金融機構對此領域的高度興趣。
- 在澳大拉西亞與東南亞地區,第二級與第三級銀行持續投入核心銀行系統的更新。
- 因應日益嚴重的網路釣魚、詐騙與洗錢威脅,防詐與金融犯罪平台也在持續演進。•穩定幣與代幣化貨幣持續受到各國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支付服務提供商及跨國企業平台的高度關注。
-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FMI)在支付系統、國家登記機制及數位身份領域持續現代化。
- 中國持續推動「五融」戰略,傳統金融機構越來越積極擁抱金融科技,並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供小額金融與嵌入式金融服務。
-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機構在資料管理與生成式AI方面的優先事項,正驅動既有金融機構對此領域的高度興趣。
- 在澳大拉西亞與東南亞地區,第二級與第三級銀行持續投入核心銀行系統的更新。
- 因應日益嚴重的網路釣魚、詐騙與洗錢威脅,防詐與金融犯罪平台也在持續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