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安侯建業發佈「2019年台灣CEO前瞻大調查」,調查結果發現,相較於2016年著重於「企業轉型的關鍵時機」、2017年則為「顛覆與成長」、2018年CEO的議題聚焦於「發展中的挑戰與痛苦」,透過歷年的數據分析,清楚看見CEO對於「轉型、改變」已可從容應對,面對新興科技與全球經濟更迭也能迅速採取新策略因應。而2019年,CEO最大的挑戰為「敏捷靈活(Agility)與彈性(Resilience)」,除了能夠從容自信面對轉型之外,企業變革的速度也成為致勝的關鍵,此外,企業的韌度與彈性更是CEO領導企業發展的首要之務。

KPMG安侯建業主席于紀隆表示,在全球環境氣候變遷、新興與顛覆性科技及重返屬地主義三大風險下,企業的競爭場域正快速重塑,不論是創新科技應用、商業模式變革及勞動力轉型議題,企業領導者必須具備靈活與彈性的態度以因應複雜、動盪和不確定的環境。

「2019年台灣CEO前瞻大調查」十大主要發現:

  1. 78%台灣CEO對於未來三年國內景氣發展具有信心
  2. 影響台灣企業的五大風險:環境/氣候變遷風險 (30%)、數位資訊安全風險 (16%)、新興/顛覆式科技風險 (14%)、國家屬地主義風險 (12%)、營運風險(10%)
  3. 企業成長的主要條件: 80%的台灣CEO認為是持續不斷挑戰現有思維及業務規範的能力
  4. 台灣CEO工作動力來自於秉持企業對客戶的價值、為股東提供回報
  5. 台灣CEO以東歐地區為新興市場投資首要目標,已開發市場則以歐洲為主
  6. 高達66%的台灣CEO認為投資AI三年內能有所回收,較去年成長40%
  7. 56%台灣CEO已做好數位網路攻擊的防範,比去年增加四成(42%)
  8. 七成台灣CEO將保護客戶資料視為CEO最重要的職責之一
  9. 高達九成台灣CEO對資料領域專業人才的貢獻有感
  10. 80%的台灣CEO計畫在未來三年內針對三成至五成員工的數位技能予以提升

一、78%台灣CEO對於未來三年國內景氣發展具有信心

2019年台灣CEO前瞻大調查報告發現,78%的CEO對於國內景氣發展具有信心,較去年大幅提升,主要是持中立觀望態度者由去年的56%減少為16%轉為具有信心。但在「全球經濟發展」與「所屬產業」的發展上略顯信心不足,認為會成長者分別為68%及76%,較2018年分別降低30%與22%,可能與今年初來以來如美中貿易戰、英國脫歐、保護主義等造成全球經貿局勢不穩定有關,全球與亞太區CEO對於「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也同樣較為保守,認為會成長者分別僅有62%與59%。另,可能受到全球經濟發展看法的影響,台灣CEO對於「所屬企業」未來三年的信心程度由去年96%微幅下降為86%,較全球(90%上升為94%)及亞太區(89%上升為90%)數據來得保守。

于紀隆表示,2019年全球經貿環境詭譎多變,包括英國脫歐、中美貿易戰等皆對於台灣企業造成十足的影響與衝擊,但從去年開始,許多台商已開始積極著手因應,向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進行佈局,甚至回台投資,除了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帶動台灣產業的轉型升級。

二、影響台灣企業的五大風險:環境/氣候變遷風險 (30%)、數位資訊安全風險 (16%)、新興/顛覆式科技風險 (14%)、國家屬地主義風險 (12%)、營運風險(10%)

隨著市場環境的迅速改變,每年影響企業的風險皆不相同,2019年有高達30%的CEO將「環境/氣候變遷」視為頭號風險,此結果與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2019發佈的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19)相仿,前十大風險中有六項與氣候變遷相關,代表政府與企業CEO已明確了解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無遠弗屆,現今機構投資人不只關注企業的財報,也愈來愈重視企業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績效表現。

于紀隆表示,氣候變遷對於企業營運可能造成的潛在風險跟財物損失已逐漸被重視,包括供應鏈的相關要求氣候變遷、排碳、減碳、甚至跟金融業合作融資提供減碳上的行動及所需要的資金已經綁再一起,因此從全球供應鏈來說,CEO應已感受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運營壓力。此外,因為氣候變遷造成全球天災發生的頻率跟衝擊越來越大,氣候金融與永續金融在投資放款上受到高度的重視,很多開發案、融資案、甚至外部的評等機構對於國內外重要主流上市公司的永續績效評鑑已經被視為重要的關鍵。因此他提醒,台灣企業應正視低碳轉型的議題,從製程的低碳化、從技術跟產品的低碳化、行銷跟財務面的揭露也要跟氣候變遷做更多的連結,才能使企業永續發展。

三、企業成長的主要條件:80%的台灣CEO認為應具備持續不斷挑戰現有思維及業務規範的能力

高達八成(80%)CEO認為應具備持續不斷挑戰現有思維及業務規範的能力,並提出顛覆式的創新解決方案/服務,才是企業成長的主要條件,若企業無法跟上全球市場變遷的速度,競爭力將迅速下降,非常容易被迫退出市場。面對創新科技與產業競爭兩股壓力下,企業的戰略計劃也只能不停轉變,全球(71%)與亞太區(68%)CEO也持有相同的看法,解決客戶痛點、製造需求,才能使組織走得更長遠。

KPMG安侯建業執行長林琬琬表示,一個好的CEO要具備兩個特質:一個是彈性,不斷衝撞現有思維及商業模式,不斷因應環境的改變,但是當遇到錯時能立即認錯並調整策略;另一個是韌度,有韌度的CEO除了具有強而有力的溝通、廣納建言、關心同仁成長並建立互信的團隊外,更能承擔風險勇於做決策。她認為,經營管理團隊的彈性與韌度高,除了可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行為,並且才能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挖掘商機,且確保公司面臨不同挑戰時,能持續營運,並有足夠的人力、財力、物力得以恢復正常運作。

四、近七成台灣CEO認為投資AI三年內能有所回收,較去年成長40%

今年有高達66%的台灣CEO相信三年內企業能有所回收,而32%認為需4-10年時間才有成效,與去年數據相比,成長了40%,說明了人工智慧在台灣的市場需求大,且發展速度極快。相較於全球與亞太區,僅有49% 的CEO認為可於三年內看見投資得到回饋,比去年數據小幅度增長。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協同主持人劉彥伯則表示,台灣企業在這一波數位轉型與AI的應用上,已經淸楚認知數位科技帶來的衝擊以及重要性。從一開始的觀望、探索到積極開始投資,已經是大部分企業的共識。企業也發現,AI的應用要能對企業帶來效益,不僅只是技術的導入,而在企業流程、組織架構乃至於文化,都需要做適當的調整,以達到最好的功效。短期而言,企業可先透過小範圍實驗性外包方式取得新的技術,從中學習與累積經驗。從長遠角度期來看,應以企業智能化為目標進行流程梳理,並盤點議題優先順序,評估適合的AI技術,同時藉由流程的改造與組織的調整,讓功效能發揮到最大。另一方面,企業亦可與外部教育機構合作,提昇公司內部員工AI知識與相關技能,讓數位科技應用能夠內化為企業的一部分,以發揮長期的影響力。

五、56%台灣CEO已做好數位網路攻擊的防範,比去年增加四成(42%)

60%的台灣CEO認為強韌堅實的數位科技策略,對於建立與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信任至關重要,全球(69%)與亞太區(63%)CEO有相同的見解。56%台灣CEO也表示成為網路攻擊的受害者對企業來說已是「何時」會發生,而非「會不會」發生的問題,顯示超過五成CEO對於資訊安全都嚴謹待之。值得關注的是,56%的台灣CEO認為面對資訊網路的攻擊,已有完善的準備,略低於全球 (68%)與亞太區(63%)的調查結果,然而表示沒有足夠準備的CEO則仍有10%,亦較全球(18%)及亞太區(11%)為低。

KPMG安侯建業數位科技安全服務負責人謝昀澤表示,近年隱私議題與資訊安全已從企業的防禦手段,轉化為競爭策略。像是過去兩年飽受用戶隱私外洩與網路攻擊之苦的臉書,也將隱私、資安列作策略轉型的優先項目。執行長祖克柏更於近期提出「future is private」的指導策略,誓言以個人化互動、加密、資料的安全儲存為手段,打造一個全新且值得用戶信賴的社群平台。謝昀澤認為,在此資安策略大轉變的趨勢下,卻仍有高達近五成(48%)的台灣CEO,尚未認同或思考此一轉變。這個差異,說明台灣CEO過去雖然體認到數位科技安全的重要性,但卻仍停留或著重在防禦降損,尚未能進行前瞻思考,將資安與客戶的隱私保護,轉換為企業競爭優勢的策略方向。

關於「2019年台灣CEO前瞻大調查」
KPMG全球每年針對約1,300名CEO,分別來自11處主要市場國家與11個主要產業類別進行調查,並出版「KPMG全球CEO前瞻大調查」,而「2019年台灣CEO前瞻大調查」今年持續委任富比士(Forbes)針對國內年營業額超過美金5億以上的50位CEO進行訪談。在受訪的國內CEO中,產業橫跨汽車工業、銀行業、製造業、資產管理、保險業、能源、公用事業、消費零售、科技業、保險、生命科學、電信業等11個重點產業;其中較多CEO來自科技業(14%)、能源業(14%)、銀行業(12%)與消費零售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