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臺灣所於2024連續第六年推出臺灣市場發行的銀行業報告,匯集所內各項專業人才對客戶的服務經驗及國內外市場趨勢的觀察,嚴選數個於2024年內兼具影響力及重要性的議題作為闡述主軸,希冀本報告能持續給予各企業先進從不同角度對臺灣銀行業發展的了解。
全球經濟活動在2023年內已明顯擺脫疫情影響,而通膨與利率為牽引基本面發展的主要焦點。經過2022年以來的快速升息後,進入2023年通膨增長情況有所趨緩,因此升息步伐逐漸放慢,並開始進入暫停加息的觀察階段。利率維持於至少近10年以來的高點,但對經濟成長並未形成明顯衝擊,全球、美國、歐洲去年依然保持正成長,而國內受到出口動能不佳牽累,2023年經濟成長不如年初預期,但增長幅度仍達1%以上,基本面狀態尚屬穩健。
央行連續調升基準利率之下,促使存放款利差擴大,對銀行營運較為有利。根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金融三業稅前盈餘超過七千億元新台幣,為歷史以來次高紀錄。其中,銀行業稅前獲利突破四千億元大關並年增2成以上,顯示升息環境促使利息收益展現良好增長,給予銀行營運獲利的堅實基礎。在營運表現亮眼的同時,金融科技的發展依然深受銀行業界及政府的重視。
銀行業運用新興科技不斷精進金融科技發展的步伐並未停歇,而政府在相關政策亦予以鬆綁提供正面支持。調查顯示將近9成本國銀行已經導入AI、大數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新興科技,而超過三分之二國內銀行認為未來幾年除AI、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技術外,與雲端相關的金融上雲和雲端運算等發展亦相當重要。雲端具大量數據存儲及處理的能力,對AI的應用發展可提供不小助力。因此,去年政府再度修正金融上雲相關法規,加大鬆綁力度以協助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雲端佈署,給予金融科技的精進發展更多支持。同時,在持續運用新興科技發展數位金融的過程中,強化資訊安全韌性,建構良好風險管理防護能力則是不可忽視的要務。希冀追求安全、便利、營運不中斷的金融服務,持續提高資安防護能力則為數位金融時代的關鍵。
除金融科技外,綠色金融及防詐亦為本國銀行關注的重點。在國際永續準則揭露的要求趨勢之下,企業間接溫室氣體碳排放(範疇三)的盤查與揭露勢在必行,銀行透過融資業務可將供應鏈金融及永續行動結合,形成永續供應鏈金融,有望協助企業客戶及其供應鏈建立較明確的永續指標,引導企業往低碳轉型發展,有助於國內社會逐步邁向淨零目標。綠色金融對社會永續發展具重要性,而防範詐騙對金融機構及民眾來說,則是關乎財產安全的重大議題。詐騙對臺灣社會影響漸趨嚴重,為了展現打擊不法決心,政府推出防詐政策,運用跨部會合作致力打擊詐欺犯罪,而作為直接協助處理客戶金流的銀行,除積極配合政策外,亦運用新興科技工具,以及加強教育訓練,在防詐與阻詐築起一道防護高牆,扮演守護民眾資產的角色,戮力提高國內金融環境的安全度。
雖然高利率可能於今年內維持,但市場預期普遍認為全球、美國和歐洲等地區經濟可望保持溫和增長狀態,而國內在出口動能復甦之下,2024年經濟成長的表現有望明顯優於去年。在基基本面並無負面疑慮,且良好經濟成長前景或令臺灣央行幾乎沒有降息空間,對本國銀行而言,應是持續相對有利的環境。因此,今年國內銀行業的營運前景依然可持較正面的態度看待。接下來將針對本次精選的各主題進行探討,對於各章節的內容,如有疑問或意見,歡迎您進一步與我們聯繫。
國內經濟經歷了去年相對稍微黯淡的表現後,普遍預估今年會有明顯的經濟成長。對本國銀行而言,在經濟成長力道提高,利率又維持相對高檔的環境之下,對銀行業的營運是偏向有利的。因此,今年國內銀行業的營運前景可持較正面的態度看待。
李逢暉
金融服務產業主持會計師暨保險業主持人
KPMG in Taiwan
報告主題涵蓋
- 臺灣銀行業概況 — 高利率環境支持經營表現,營運前景可望正面看待
- 信託2.0計畫的推動,助銀行擴展高齡社會的金融服務
- 政府與銀行共同積極阻詐,強化國內金融環境安全
- 金融上雲鬆綁助銀行提升數位競爭力
- 攜手企業供應鏈,銀行發揮綠色轉型助力
- 政府鼓勵「零信任」提升資安韌性,強化金融穩定發展
- 臺灣混合性金融可行性評估初探
- 風險資本計提修正規定趨嚴謹,或牽動銀行審視調整部份業務項目
- 從永續金融評鑑變動解析金融業ESG趨勢
當新技術出現時,金融機構可藉由上雲快速實驗新資源,在雲端找到平臺空間進行實驗,並較快驗證效果,可望帶來金融創新加速的成效,進而提高數位競爭能力。同時上雲亦能強化營運韌性,採用雲端異地備援以確保營運持續性,並有望減少硬體設備需求,或可達到節省營運成本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