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重組 KPMG安侯建業務實突圍,助台商佈局

全球供應鏈重組 KPMG安侯建業務實突圍,助台商佈局

美中貿易戰加上新冠肺炎衝擊,催使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企業如何順應變局,由中國大陸逐漸移轉東南亞做更深的布局?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為台商提供全方位評估,以符合台商實際的需求,規劃新南向供應鏈移轉的最佳解決方案。

1000
supply-chain-reallocate

「『美國規則』的制裁動作,以及COVID-19新冠肺炎的衝擊,讓台商把調整供應鏈的想法化為真實行動,投資佈局不再只考慮低成本,做好風險迴避才是王道。」KPMG安侯建業海外業務發展中心主持會計師池世欽表示,綜觀近五十年的「台商供應鏈調整三部曲」:首部曲為二戰後美國的品牌製造策略,促成1970年企業在台生產、行銷歐美,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1990年台灣開放西進中國,揭開台商供應鏈的二部曲。而2018年3月,美中貿易戰開始,加速台商啟動供應鏈重新布局的第三部曲,其中以南向東協國家為其首選。

不過,倚重紅色供應鏈三十年,要台商付諸行動並不簡單。2019年5月,美國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祭出制裁,向世界警示「美國規則」,才讓台商加速移轉行動,而東協有地緣政治、國際關係、人力成本、租稅優惠等優勢,正是台商供應鏈移轉的首選。尤其,2020年由中國主導、亞太地區15國於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整體關稅廢除率達91%。相較於台灣與他國很少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東協對全世界幾乎都是免關稅的優勢,使台商供應鏈佈局更有彈性,外銷歐盟也免關稅,可謂美中貿易戰局下的極佳據點。」

東協優勢:人口紅利、內需廣大、分散風險

當順應國際情勢選擇新南向之際,池世欽也提醒台商必須在攻守之間取得平衡。

即便東協國家享有人口紅利、內需市場廣大及簽署眾多自由貿易協定,要融入國情、文化、法令仍有難度,企業設廠成本與風險皆高,選擇併購在地企業反而有利基。

此外,以電商、線上平台為主的新創企業,在東協國家發展AI科技應用、FinTech已有相當好的績效,值得企業借鏡。「5G與醫療是台灣的發展優勢,台商供應鏈重新佈局也應將資金留台一併考量。」池世欽認為,供應鏈的調整並非捨棄過往,而是運用新南向政策的各種優惠,將台灣打造成企業的全球或區域營運總部,不僅整合台商在全球不同地區、不同產業的深耕經驗,更能將終端客戶佈局「泛中國聯盟」與「泛美國聯盟」,分散風險。

「這二年,許多台商感受到終端客戶的強烈壓力,要求盡速產出『非中國製造產品』,否則抽單!促使台商迫切需要南向移轉。」KPMG安侯建業海外業務發展中心協同主持會計師丁傳倫表示,像是多家PCB企業,原本捨不得花大錢投資而慢慢評估,如今必須加大資源與力道,急切在越南等地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並加快設廠腳步。然而,風土民情、語言、法令,甚至疫情發展,都將影響投資成敗,不可貿然。丁傳倫認為,台商應落地務實地為南向發展做出完整的評估,包括適當選址、如何安排產製過程所需的水電需求、找到人力,甚而物流方案等。

與當地合資、併購,快速應變供應鏈需求

「先合資,再併購」是符合台商南向急迫需求、兼具長遠佈局的解方之一。丁傳倫解釋,以越南為例,台商要在地設廠要二年才能取得執照,加上找人才、土地耗費時間,根本無法快速回應供應鏈需求,「時間就是機會成本,客戶也可能因此流失」。

而KPMG自2014年起駐派會計師,熟捻在地產業發展、法令、稅務、人脈等,不僅快速提供台商南向投資全面而長遠的評估,並且實地參訪一輪在地公司、分析優勢,提供最務實的解方。

先與在地「合資」,解決終端客戶的產地要求,同時爭取接觸適當標的時間,再行「併購」在地企業的方式取得營運基地;如此讓台商投資規劃更具靈活彈性,同時降低風險,達到產業供應鏈重組的目標。

以2020年大陸台商「海鷗住工」併購越南台資的「大同奈公司」為例,跨智慧住宅、衛浴家居產業鏈的海鷗住工,通過併購越南高端磁磚市場排名第一、在地知名品牌的大同奈,可快速進入越南市場,以「本土化方式」充分調動當地優勢資源,植入廚衛品類產品,實現企業快速融入當地。

事實上,KPMG自2008年起輔導台商南向,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新加坡等東南亞各國,皆有深入在地的佈署,一手掌握各國產業優勢、重點區域特色等資訊。像是印尼2020年通過「創造就業綜合法案」,放寬外資條件並提供彈性工時,統一地方工資、雇用勞工的投資環境;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發展創新創業與先進科技產業為主,以電動車、智能電子、高端旅遊與醫療為重點,更積極引導外資,祭出「超優惠稅務措施」,最高可減免 13年的企業所得稅,以及彈性用人制度等;「北越工業區」已有緯創、鴻海等OEM台商進入,成為全球電子供應鏈的重鎮。

打造台灣營運總部,促台商轉型升級、根留台灣

而對於已南向落地的台商,如何「傳承轉型」與「根留台灣」則是重點課題。泰國第一琺瑯工業董事長劉樹添是1989年響應政府南向政策的第一波台商,2020年接任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他認為,早期南向台商的發展已臻成熟,技術和生產力強,卻多半停留在代工階段。「台灣具備研發能力、高端人才的優勢,若與海外台商共同合作,不僅讓台商創新轉型、建立品牌,也能讓利潤留在台灣,挹注台灣經濟發展資源。」劉樹添建議政府透過減稅優惠、成立海外品牌行銷基金,鼓勵中小企業臺商回臺設立總部,對外接單到臺灣,再外發給新南向國家的臺商工廠生產,串接多贏的產業鏈。

同時,老一輩台商年紀越來越大,面臨傳承問題。劉樹添邀請KPMG至泰國協助台商傳承規劃,同時與「亞洲青商會」優秀的新生代台商人才合作,積極人才培育。「打造台灣成為台商的國際營運中心,以稅務獎勵讓台商運用台灣的人才、建立品牌,讓在南向國家出生的第二代也能與台灣連結,擁有台灣經驗,根留台灣。」積極在各部會走訪的劉樹添,期許讓2萬4千家海外台商企業的未來發展更上層樓。

© 2024 KPMG, a Taiwan partnership and a member firm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Limited, a private English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more detail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please visit https://kpmg.com/governance.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