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臺灣銀行業報告 - 數位金融需創造溫度,綠色金融帶動企業永續發展
2020年臺灣銀行業報告 - 數位金融需創造溫度,綠色金融帶動企業永續發展
展望台灣銀行業發展趨勢,本報告將從不同專業領域視角提供最新洞察及建議。
KPMG安侯建業今日出版2020台灣銀行業報告,報告指出儘管2019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台灣銀行業表現仍持續成長,較2018年獲利超過7%以上並創歷史新高。KPMG安侯建業金融服務產業主持會計師吳麟表示,這代表國內放款業務維持穩定外,政府的資金回流方案與海外分行布局的效益成為獲利成長的主要助力。同時,財富管理與信用卡支付業務所創造的手續費收入成長,國內外投資市場也呈現多頭走勢等因素,亦成為幫助本國銀行營運表現再創佳績的重要推手。
純網銀帶動金融科技發展,法遵與風險管理更具挑戰
2020年三家純網銀即將加入市場戰局,傳統銀行勢必積極備戰,因此,傳統銀行應會運用過去幾年投入在金融科技的基礎上,更努力將新興科技與實際環境有效結合。2019 KPMG CIO調查報告發現,未來五年各產業勞動力自動化超過10%的占比中,金融服務業的比率為53%,高於全球所有產業平均的43%,在受訪的17個產業中名列第三,AI智能金融科技的應用已是主流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新興科技的運用會帶來新興風險,面對新興風險,監理機構具一定壓力,銀行的法令遵循與風險管理等部門更充滿挑戰,適度運用科技並跟隨數位轉型而演變,可協助公司營運的風險控管更具效益。
綠色金融帶動企業永續發展,掌握授信潛在之ESG風險
在今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最新發佈的《2020全球風險報告》中,環境風險成為15年來首次囊括發生可能性最高的前五大風險,企業所面對的環境挑戰已日趨嚴峻,金融機構更不可能置身事外,隨著各國制定更積極的氣候目標,若金融機構未逐步將投資轉向淨零排放,預估其資產價值將損失4到20兆美元。
根據KPMG針對國內淨值排行前15大銀行之前10 大授信對象的分析, 若以赤道原則所援引之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Corporation, IFC)的風險評級來看,其2018年達新台幣1.7兆元之授信總金額中,約有81%屬於ESG中高風險產業,相較2016年的75%增加了6個百分點,可看出銀行業在ESG中高風險產業曝險比例並未有下降趨勢。
然而,面對這些授信資產潛在的ESG曝險,臺灣大多數銀行仍未將土污、廢棄物、能源及廢水議題納入徵授信流程中的風管,當客戶營運因這些議題受到衝擊時,還款能力、未來財務規劃也將跟著受到衝擊,連帶將影響銀行貸款的回收率,甚至造成銀行聲譽受損。吳麟建議,在環境風險威脅提高之下,綠色及永續發展議題逐漸成為國際關注焦點,而協助提供企業金流的銀行業,需注重ESG風險與機會,並透過綠色金融帶動企業永續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挑戰,授信與流動性風險稍加提高
吳麟也提到,今年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各產業與經濟皆明顯遭受衝擊,對本國銀行業來說,國內及海外的營運皆會面臨不小挑戰。疫情衝擊供應鏈和需求面,多數企業營運面臨危機,應會使授信違約風險上升,利息收入受到壓縮的機率提高。同時,民眾投資與消費活動可能減少,銀行財富管理與支付相關的手續費收入或將受到拖累。他認為,台灣央行已跟隨歐美國家降息,且政府亦積極紓困協助,應有助於緩和疫情對產業的衝擊,但若疫情持續至下半年,銀行業面臨的授信與流動性風險可能更加提高,營運面壓力亦會加大。
數位化服務需創造溫度、營造信賴感
吳麟分析疫情導致各產業的數位化需求提高,預期銀行數位轉型的步伐也會加快,對數位金融發展應將更為有利。AI智能科技及區塊鏈等應用已逐漸成為金融主流趨勢,本國銀行業應在趨勢潮流中積極面對並克服挑戰,藉此增強自身在數位化時代的競爭力。因此,如何運用數位設備,創造和面對面一樣具有溫度的服務並維持一定的信賴感,將是銀行在數位轉型的營運過程中,應需不斷地思考,並擬定適當策略的重點。
© 2024 KPMG, a Taiwan partnership and a member firm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Limited, a private English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more detail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please visit https://kpmg.com/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