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

此次活動期間我們收到眾多參與者的提問,充分展現出本次研討會議題和公司營運具高度關聯性。雖然我們因時間限制無法回覆所有問題,但我們已仔細審閱並挑選出最常見且具參考價值的問題,供與會者共同參考。

若您有進一步疑問,歡迎聯繫我們的團隊:

第一部分|政府致力於平衡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關係

問題一:「越南政府如何因應美國新貿易與關稅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越南對美貿易與關稅政策的策略性回應

越南政府主動積極因應美國新貿易與關稅政策所帶來的挑戰。透過多面向策略,包括外交協商、經濟調整、對美戰略訴求與國內配套措施,致力於減緩負面影響,並促進與美國之間的穩定貿易關係。

外交接觸與協商

越南已正式啟動與美國針對平衡補貼關稅(countervailing tariffs)問題的談判,首次會談已排定於2025年5月7日舉行。越南政府強調「利益協調、風險共擔"harmonized benefits, shared risks"」的策略方針,以期雙方能尋求互利雙贏的解決方案。此一外交互動對於維持建設性對話及避免貿易局勢緊張具有關鍵意義。

經濟與政策調整

為回應美國對貿易平衡的關切,越南承諾將擴大採購美國商品藉此降低貿易順差(包括液化天然氣(LNG)及飛機),展現對公平貿易關係的重視。此外越南亦加強打擊轉運詐欺行為,特別是針對中國商品藉由越南改道出口至美國以規避關稅的情形。此舉有助於提升越南出口的誠信度,並確保遵守國際貿易規範。

對美提出的戰略訴求

越南正積極爭取美國儘早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此舉將有助於改善雙邊貿易待遇,並降低遭遇反傾銷調查的風險。同時,越南亦請求美方解除對高科技產品出口的限制。這些戰略性訴求,旨在推動雙方建立更加平衡與公平的貿易環境,實現互利發展。

國內配套措施

在國內層面,越南政府正推動行政體系簡化改革,提升治理效率、減少官僚障礙。此外,積極發展半導體與微晶片等高科技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現代化與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策略。藉由聚焦高附加價值產業,越南期望多元化出口結構,降低對外部市場衝擊的依賴。

問題二:「美國是否預計自2025年6月後對越南與柬埔寨實施關稅?」

預期關稅及其影響

截至2025年5月初,美國政府已宣布將對越南進口商品課徵46%、對柬埔寨進口商品課徵49%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然而,該項關稅的正式實施時間已延後至2025年7月,以便各方繼續展開協商。若協商未果,關稅如期上路將對越南與柬埔寨出口至美國的商品造成重大衝擊,尤其是成衣、鞋類、電子產品與家具等產業。

2025年6月後的預期情況

若未能於6月底前達成協議,該項對等關稅將於7月起正式實施,將導致越南與柬埔寨商品在美國市場的落地成本大幅提高。這將可能引發供應鏈中斷,迫使企業重新評估其採購策略。企業應事先做好準備,包括考慮價格調整與利潤修正、進行海關合規檢視,並積極探索其他市場或生產據點,以降低潛在風險。

對企業的影響與因應建議

企業應積極應對可能到來的關稅影響,具體策略包括:

  • 價格調整與利潤修正:企業需重新評估定價策略,以維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 海關合規性檢視:確保符合海關法規,避免潛在罰則與通關延誤;
  • 開拓替代市場或生產基地:多元化市場布局與生產地點,有助於分散風險、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

 

第二部分|各產業影響分析

問題三:「可以說明什麼是關稅重疊(Tariff Stacking)嗎?」

關稅重疊(Tariff Stacking)是指對同一項進口商品同時適用多種關稅措施的情況。此種計算方式可能導致關稅層層疊加,進而大幅提高商品總體進口成本。

關稅重疊的重點說明
1. 多重關稅並存:同一項商品可能同時適用反傾銷稅(antidumping duties)、平衡稅(countervailing duties)與第232條國安關稅(Section 232 tariffs)等多種稅項。
2. 課徵順序有層級:關稅通常會依一定順序課徵,從一般性關稅開始,再加上更具針對性的稅項。
3. 對進口商的影響:進口商必須仔細檢視商品分類與稅則適用,避免錯誤課稅或過度繳稅的情形發生。

舉例說明:

若某進口鋼材受到第232條國安關稅限制,且該商品又來自被認定傾銷的國家,則此商品可能同時被加徵反傾銷稅與232關稅,造成總稅負大幅增加。

「不重疊原則」(Non-Stacking Principle):

近期的美國行政命令已針對「同一稅種來源下的多重課稅」進行限制。原則上,同一類型的稅項不得重複適用於同一商品,以避免不合理的重複課稅情形。

為什麼這事十分重要?:

了解關稅重疊對於企業在國際貿易中至關重要,能有效降低潛在財務負擔與操作風險,建議重點關注:

  • 準確評估進口總成本
  • 避免供應鏈效率受損
  • 重新評估產品競爭力與貿易政策實際衝擊

問題四:「美國對等關稅對越南鞋類與成衣出口商的影響為何?企業可如何降低潛在衝擊?」

美國對等關稅對越南鞋類與成衣出口商的影響

自2025年4月起,美國對包括鞋類與成衣在內的越南出口商品課徵 46% 對等關稅,對越南出口商帶來重大挑戰。該關稅的大幅提升,推升了紡織與服裝類產品的總體有效稅率,嚴重削弱越南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導致訂單取消、利潤侵蝕以及供應鏈中斷等問題。

對越南出口商的具體影響
X 價格競爭力下滑:高關稅大幅削弱越南鞋類與成衣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優勢,出口商難以維持市場占有率,因成本上升使產品在價格上不具吸引力。
X 訂單取消:美國買家不願承擔更高成本,導致出口商遭遇大量訂單取消,銷售與營收下滑,進一步加重財務壓力。
X 利潤空間被侵蝕:關稅成本轉嫁困難,出口商利潤遭壓縮,在需求下滑與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下經營困難。
X 供應鏈中斷風險:關稅議題導致供應鏈中斷。出口商需重新評估採購策略,轉向其他市場或生產基地,以因應高關稅帶來的結構性調整壓力。
降低潛在衝擊的因應策略
Check 市場多元化:探索亞洲、歐洲、非洲等替代市場,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加強與自貿協定國家(如CPTPP、EVFTA、RCEP)的貿易連結,開拓新機會並消弭美國關稅之風險。
Check 產品價值提升:聚焦高附加價值或利基市場產品,減少對價格敏感度的依賴。投資品牌建設、品質認證與永續製程,吸引高端客群。
Check 供應鏈重組:將供應鏈本地化或區域化,降低暴露對美關聯關稅的風險。可考慮改從非受影響國家採購原料,或強化越南本地的生產能力。
Check 合規與透明化管理:提高來源可追溯性與文件齊備度,避免遭指控為轉運或產地造假。採用國際標準有助於順利通關並提升買方信任。
Check 成本優化:精簡營運流程,降低生產與物流成本以維持利潤空間。投資自動化與數位轉型,有助於提升效率並降低間接費用。
Check 策略合作夥伴關係:與美國企業合資或策略聯盟,在美國境內進行製造或加工,有助於規避關稅。亦可與物流與法律顧問合作,掌握新規定並確保合規。

問題五:「川普關稅對柬埔寨有何影響?柬埔寨市場,特別是機車與汽車產業的展望如何?是否存在對柬埔寨鋼鐵進口的反傾銷、平衡稅或配額風險?」

川普關稅對柬埔寨出口商的影響

自2025年4月起,美國對柬埔寨出口商品課徵最高達49%的對等關稅。此舉主要因柬埔寨對美貿易順差規模龐大,且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美國為柬埔寨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主要受影響產業包括:成衣與鞋類、皮革製品、家具,以及汽車零組件與配件。

柬埔寨機車與汽車市場展望

  • 內需市場表現
    受都市化、中產階級收入上升與基礎建設發展驅動,國內對機車與小型車輛的需求依然穩健。
  • 出口導向汽車零件產業
    因關稅導致價格上漲、訂單可能取消,出口導向的汽車零組件與配件產業正面臨嚴峻挑戰。
    經預測,2025年底至2026年初市場波動性較高,若柬埔寨成功多元化出口市場並提升在地製造能力,仍有成長空間。
  • 反傾銷、反補貼稅或鋼鐵配額的風險
    截至2025年5月,美國尚未正式對柬埔寨鋼鐵啟動貿易救濟調查,但風險正持續上升。原因包括:美方加強查緝轉運行為、柬埔寨鋼鐵再出口量快速成長及美國強調產地驗證與執行力道。

若出現不公平定價或補貼的證據,柬埔寨恐將面臨反傾銷稅(ADD)、平衡稅(CVD)進口配額或進口許可制度之要求。

對柬埔寨出口商的策略建議:
Check 加強產地證明文件與可追溯性系統:避免遭指控為轉運貿易,須確保文件完整、來源清晰可驗證。
Check 多元化出口市場:開拓除美國外之市場,如歐盟、東協、中東,降低市場集中風險。
Check 積極參與貿易外交談判:爭取關稅豁免或緩衝機制,透過外交途徑協商減輕衝擊。
Check 投資合規與可追溯系統:滿足美國海關與國際規範,確保貿易流程順暢。
Check 密切關注美方貿易救濟調查動向:預作法律準備、及早因應調查風險,有助於降低未來損失。

第三部分|價值鏈層面之考量

問題六:「鑑於中國面臨高額且持久的懲罰性關稅,企業現在是否應將剩餘產能全面移往越南?對於產地認定問題應如何因應?」

當前挑戰

隨著美國對中國商品施加歷史新高的關稅,許多企業正考慮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越南。此一策略性決策受多重因素驅動,包括關稅壓力、中國成本上升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然而,這一轉移也伴隨重大合規挑戰,尤其是在**產地認定(country of origin)**方面。

為何企業積極尋求中國以外選項?

關稅壓力

美國對中國商品課徵的關稅已達前所未見水準,導致對美出口成本大增,企業亟思尋找替代生產地以維持市場競爭力。

生產成本上升

中國勞工成本與社會保險支出攀升,擠壓企業利潤空間,使其製造優勢逐漸流失。

地緣政治風險

持續的中美緊張局勢和政策的不可預測性正促使企業尋求更穩定的環境。地緣政治格局已成為全球企業策略決策的關鍵因素。

為何越南成為首選?

關稅較低

雖然越南對美出口商品也面臨46%的關稅,但相較於中國的104%,仍具明顯成本優勢。

勞動成本優勢

越南工資水準遠低於中國,是吸引生產轉移的關鍵因素之一。

自貿協定加持

越南為多項自貿協定成員,如CPTPP、EVFTA等,有助拓展市場與降低關稅壁壘。

基礎建設改善

越南積極投資港口、道路與工業區基礎建設,有助提升製造與物流效率。

產地認定:企業面臨的關鍵合規挑戰

隨著生產轉移至越南,如何合法取得越南原產地資格成為企業必須正視的重點。為符合產地規範並避免處罰,必須達到**實質轉型(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的要求。

企業需具備的條件

  • 實質轉型:產品須在越南經歷重大加工改變,不可僅為簡單組裝或包裝。
  • 在地價值增加:產品相當比例的價值需在越南創造。
  • 清晰的文件紀錄:企業應保留採購來源、生產流程、勞動投入等詳細記錄,以證明合規。

應避免的風險

  • 轉運風險:僅將中國商品經越南改道出口,未經實質加工轉型,將面臨美國海關執法處分。
  •  產地標示錯誤:原產地標示不實可能導致貨物遭扣押、罰款甚至刑事責任。
策略建議
1. 執行產地認定審查(Origin Audit): 確保越南廠房操作符合法規所定之實質轉型標準。
2. 強化本地加工能力: 將裁剪、成型、表面處理等關鍵程序前移至越南,以創造更多在地價值。
3. 善用貿易合規專家: 尋求法律與海關顧問協助,確認產地認定合規性,降低潛在爭議。
4. 「越南+1」策略分散風險: 考慮除越南外另設產地(如印尼、印度、墨西哥等),避免風險集中。

KPMG重點提醒

實質轉型

必須確保產品在越南完成實質轉型,才能依法標示為越南產地。

避免轉運風險

嚴防轉運與虛報風險,應維持完整透明的生產與供應紀錄,符合美國海關標準。

問題七:「如何因應貿易順差問題並建立新的供應鏈?」

貿易順差的因應措施:

擴大自順差國進口

增加自美國等貿易逆差國之進口,特別是高附加價值商品,如農產品、飛機與液化天然氣(LNG)。鼓勵與美國企業成立合資公司,以平衡雙邊貿易流向。

推動對外投資

鼓勵企業赴美投資設立製造基地或研發中心、支持併購(M&A)項目、創造當地就業或基礎建設,協助緩解美方對貿易失衡的關切。

調整出口結構

由低價高量型出口轉向高附加價值或聯名品牌產品,降低對易受關注產業(如成衣、家具等)的依賴。

強化貿易外交

透過雙邊談判協調貿易失衡問題,並以市場准入或法規對齊為談判籌碼,爭取關稅減免與政策空間。

建立新業務與供應鏈的策略:

選址策略

採用「中國+1」或「越南+1」模式進行區域分散,降低單一市場風險,提升供應鏈韌性。

導入合規優先機制

生產應符合產地認定規範,確保實質轉型與價值增益。導入可追溯系統,如區塊鏈技術或ERP整合,以強化合規與稽核能力。

供應商培育與整合

投入資源於本地供應商訓練與品質管理,促進垂直整合,確保關鍵原物料與零組件之供應控制力。

ESG與永續發展

與國際環保與勞動標準接軌,回應全球買家對永續供應鏈的期待。取得綠色認證,提升進入高端市場的機會。

結論

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為越南與柬埔寨出口商帶來重大挑戰。透過採取市場多元化、產品價值提升、供應鏈重組、合規強化與成本優化等策略,出口企業得以降低衝擊、有效因應複雜多變的貿易環境。同時,積極參與貿易外交與投資合規系統的建設,亦是企業在未來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下達成長期成功的關鍵。

將生產基地自中國移轉至越南或柬埔寨,雖帶來新機會,亦伴隨合規風險與調整成本。儘管越南在關稅、勞動成本與基礎建設方面具優勢,企業仍須嚴格遵守產地認定規範。唯有透過審慎規劃與確保合規性,企業才能順利完成生產遷移,並在全球市場中維持競爭力。

Hoang Thuy Duong

Hoang Thuy Duong

Partner, Head of Tax
KPMG in Vietnam and Cambodia

Nhan Huynh

Nhan Huynh

Partner, Head of Trade & Customs and Value Chain Management
KPMG in Vietnam

George Zaharatos

George Zaharatos

Principal, Tax, Trade & Customs
KPMG US

Leigh Burton

Leigh Burton

Senior Manager, Trade & Customs
KPMG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