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系列文章: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解析

Nhan Huynh

Nhan Huynh

Partner
Head of Trade & Customs and Value Chain Management
KPMG in Vietnam

Tran Duy Binh

Tran Duy Binh

Director
KPMG Law in Vietnam

2024年4月23 日

作者:Tran Duy Binh 和 Huynh Nhan

-----------------

全球貿易的劇烈變動

美國近期的貿易政策轉變,為全球經濟格局帶來新挑戰。4月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引發市場波動與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對越南而言,美國對其出口商品課徵高達46%的關稅,使其成為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隨後於4月9日的公告中,美方給予90天的協商期,各國可利用此期間調整關稅稅率。美方亦設立了臨時關稅措施,針對特定品類及國別適用不同稅率。

什麼是對等關稅?

對等關稅係用於平衡他國對本國商品課稅而採取的貿易措施,旨在達成公平的貿易條件。各國政府可能出於以下目的採取該措施以保護本地工業,(1)鼓勵製造業遷回美國;(2)施壓貿易夥伴降低進口貿易壁壘;(3)增加政府收入;(4)或結合以上多項目的。

對越南企業來說,這90天是為未來可能的法規變動做好準備的關鍵時機。

即時應對策略

對於將產品出口至美國的越南製造商與出口商而言,即使是10%的暫時性關稅,也可能因現有合約中風險分配的方式而對獲利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應立即將所有相關合約進行法務審視並審慎評估商業解決方案(最好是在美方買方/進口商承諾履行合約條款後進行)。

以下為需進行專業審查的關鍵契約要素:
• 適用法律(如越南法律或美國某州法律)
•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公約》(CISG)是否適用
• 國際商業條款(Incoterms)
• 不可抗力條款
• 實質不利變更(MAC)條款
• 爭端解決機制
• 可用的救濟手段

國際商業條款(Incoterms)分析

雙方所約定的Incoterms非常關鍵,它將決定由哪方負擔包括運費、保險,特別是進口關稅與關稅費用等成本。指定的國際貿易術語將直接影響將由哪一方承擔新關稅的財務成本。

我們建議出口商應選擇適當條款,以確保關稅支出責任由進口國的買方承擔,例如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稅後交貨):進口關稅由賣方(出口商)負擔,然而如EXW(工廠交貨)、FCA(承運人交貨)、FOB(裝船港船上交貨)、CFR(成本加運費)、CIF(成本加保險與運費) 等此類條款通常將關稅責任轉移給買方。

不可抗力考虑因素

越南製造商可能會直覺地尋求不可抗力條款來尋求救濟。然而,這些條款存在重大挑戰:

  • 雖然其可能涵蓋「政府行為」,但考量到這些關稅在川普的競選政見中就已明確提出,其是否屬於不可預見事件具有爭議;
  • 履行契約在技術上仍然可行,因此主張「無法履行」的論點將面臨困難;
  • 關鍵問題在於財務負擔的分配,而非是否能夠履行契約。

實質不利變更(MAC)條款的適用性

對於現存合約而言,實質不利變更(MAC)條款可能會是重新談判或終止合約的較佳選項。公司可依其主張此等關稅已大幅提高了成本、造成供應鏈混亂並已超出了原始協議的範圍,因此有必要檢討條款,以因應新的經濟情勢。

針對未來的合約,越南出口商應考慮新增或修訂 MAC 條款,以涵蓋進口國貿易政策的重大變動,例如新關稅或關稅上升等情況。這將使出口方在出現此類情況時,有理由主張免除或暫停履行合約義務。

策略性調整

在釐清立即可採用之選項後,雙方應探索合約重新談判的策略。與其倚賴廣義的 MAC 條款,不如考量加入針對關稅轉嫁的新條款,以直接處理新增的成本與責任。有效的條款可包括:

  • 成本分攤架構:例如,採分層設計,由供應商承擔一定程度的關稅,超出部分則由買方負擔;
  • 通知與文件提交機制:建立明確流程,以利及時傳達關稅影響,並附上佐證資料;
  • 價格彈性調整機制:包括定期重新談判的觸發條件、自動調整機制(含合理上限),或其他因應全球市場快速變化的工具。

若需終止合約,雙方應仔細評估財務影響,例如依據適用法律可能產生的損害賠償與罰則。任何協商結果應以正式的和解文件記錄,並留意可能產生的稅務後果。

降低關稅衝擊與節稅策略的重要性

面對關稅上升,企業必須優先考慮有效的緩解措施與節稅策略。新增的對等關稅加上原本已存在的稅負可能會嚴重侵蝕營運預算與利潤率。若未主動採取對策,企業將面臨成本上升與供應鏈中斷的風險。但若能有效執行合適的應對策略,不僅可緩解即時財務壓力,還能為未來建立長期經營韌性與全球競爭力。在快速變化的貿易環境中,這些策略對於維持成本效率、市場佔有率與業務持續性至關重要。

在此關鍵時機果斷行動的出口商,將能在未來新制度成形後,處於最有利位置。

與 KPMG 對話,立即展開應對!

在當前情勢下,若有具備豐富經驗的 KPMG 專業團隊協助您應對關稅衝擊,將能減少摩擦、降低風險與出口至美國市場所衍生的交易成本。我們的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

關稅衝擊分析

掌握關稅影響是制定策略性決策的關鍵。我們與美國貿易與海關團隊密切合作並設計了 Tariff Modeler 工具以幫助企業評估關稅的影響。透過分析您的全球進口數據,我們可協助企業提供洞見並制定因應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初步分析具有價值,我們認為這些關稅壓力將會持續。我們亦可提供持續的貿易數據分析,讓企業即時掌握全球關稅影響及相關法規追蹤。

因應關稅不確定性的最佳化策略

管理關稅帶來的干擾需要多面向的策略。透過結合短期與長期的緩解策略,企業可以最佳化關稅負擔、提升供應鏈韌性及並強化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我們提供依據企業具體營運目標客製化的關稅緩解策略與解決方案,涵蓋短期、中期與長期的可能選項,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做法:

法律建議 稅務與貿易暨海關服務
  • 合規審查:針對可能涉及關稅的風險進行法律合規檢視;
  • 合約審閱與評估:檢視現行的供應合約、OEM 合約、框架協議與分銷合約,了解現況並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若企業處於無法立即解約的情況,我們將協助檢視合約條款,並針對關稅變動協助重新談判(例如加入「關稅調整條款」)或進行終止(例如「清算協議」或「和解協議」);
  • 與國內供應商與廠商重新協商合約,以因應成本上升;
  • 起草授權協議,以支援新的製造安排布局;
  • 評估是否可利用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其他貿易優惠制度,以降低或免除關稅;
  • 提供海關資料保存的法律指引,確保符合法規要求;
  • 提供企業架構優化的法律建議,例如依據股東來源國籍調整架構,以降低未來潛在的關稅風險;
  • 對潛在進口商與買方進行對越南供應商或合作夥伴的法律盡職調查,以作為供應鏈合規驗證的一部分。
  • 首次銷售估價法(First Sale for Export):當商品在進口美國前經歷多次銷售時,「首次銷售規則」允許進口商以最初或較早一手交易的價格作為報關估價依據,而非以最終進口商支付給其直接賣方的價格為基準。「首次銷售」已成為多層級銷售結構產業首選的節稅方案之一,具有穩定且可預測的節稅效果。
  • 原產地認定與規劃(Country of Origin Determination and Planning):審查、規劃並管理商品的原產國(COO)認定,以符合相關的原產地規則(Rules of Origin),進而享有優惠貿易協定的待遇,並達到降低進口稅率的目的。
  • 策略性關稅分類(Strategic Tariff Classification):準確地依據《協調制度編碼(HTS codes)》對商品進行分類,有助於適用較低的進口稅率。透過精準且具策略性的分類,企業可以避免多繳稅款,並掌握有利的關稅待遇。
  • 估價與移轉訂價規劃(Valuation and Transfer Pricing Planning):識別並剝離非應稅成本(non-dutiable costs),以降低報關估價,進而減少應繳總關稅額。KPMG 可協助企業分析並實施替代估價方式,以合法方式降低稅負,同時排除非應稅成本的影響。此外,我們亦協助評估現行估價方法與成本拆解機制,確保企業內部交易價格策略符合獨立交易原則(arm’s length principle),以避免雙重課稅,同時有效管理跨境交易成本上升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