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租稅發展日新月異,國際反避稅多管齊下,全球稅務大改革如箭在弦,為接軌國際,台灣稅制施行諸多變革措施。全球致力達成淨零排放,以兼顧環境、經濟及永續發展,我國亦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即將來臨,碳關稅亦不遠,跨國企業除需及早妥擬租稅治理策略,亦應重新檢視其在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做好利潤配置。KPMG安侯建業於今(21)日舉辦「我國稅制接軌國際租稅趨勢及產業策略研討會」,邀請財政部賦稅署署長宋秀玲分享台灣稅制的蛻變與企業因應之道。

財政部賦稅署署長宋秀玲說明,台灣近年來實施三層文據移轉訂價制度、建立境外電商課稅制度,而CFC(受控外國公司)制度也於今年施行,實際上是因應國際反避稅浪潮,台灣絕不能置身事外。因此面對OECD 的「全球利潤分配稅制」、「全球最低稅負制」 2大支柱,我國稅制勢必須妥善因應調整。

面對歐盟稅務不合作檢查之「租稅透明」、「公平稅制」及「執行防止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BEPS)措施」3項議題,台灣在稅務資訊之交換及租稅公平也做了諸多努力,宋秀玲表示,迎戰國際的租稅情勢,未來稅制規劃上將以宏觀、遠觀及國際觀規劃,即我國稅制必須看得更遠、看得更廣,並具備國際觀,宋秀玲並就面對不斷蛻變的台灣稅制,給予企業因應之建議。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營運長陳彩凰表示,現今之國際租稅趨勢很明顯,係朝提高跨國集團之租稅透明度、強化稅負之公平性及新增環境稅3大構面進行,過去透過紙上公司隱匿利潤或交易安排而降低稅負之可能性越來越低,集團習於稅務風險之存在,而著重於「營運模式的加值且控管相對應風險」。此外,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副總經理張維欣建議,跨國企業也應多加研究國際稅務爭議案例,瞭解整體稅務機關最新之主張及看法,以免誤觸禁區,除鉅額補稅外,尚可能因商譽受損而影響集團之長久發展。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執行副總經理廖月波表示,為跟上國際減碳潮流,台灣在今年2月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將全面檢視工商業碳足跡、建立盤查制度,以徵收碳費。另外,歐洲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在2023年10月開始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適用對象為鋼鐵及下游產品(例如螺釘、扣件)、鋁、電力、化肥、水泥及氫等, 而2030年開始,CBAM適用對象計畫擴大至歐盟排放交易所有產品。

碳關稅制度,不僅在歐盟,美國、日本及澳洲等國家已實施或正在討論研擬類似措施,因此從現在開始妥善處理歐盟碳關稅事宜,不僅能強化產品的競爭力,也可以在各國徵收碳稅、碳關稅制度下發揮優勢。廖月波建議在企業因應策略方面,首先應持續關注各國律法變動外,辨別產品是否在各國訂定的範圍清單內,是否會有重大稅務影響,其次,企業也應立即進行跨部門間的整合,最後應建立評估各國政策對稅務治理的風險機制,將營運面與稅務治理相結合。

因應經濟、政治及稅務環境之變動,跨國集團之營運模式及供應鏈勢必及時配合予以調整,而各項規劃必須審慎,以免衍生更多的稅務風險。此外,綠色稅制已成趨勢,為兼顧國內環境、經濟及社會永續發展,企業需及早妥擬全球永續稅務管理策略。

張維欣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副總經理
E:waylonchang@kpmg.com.tw
T:(02) 8101 6666 #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