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新板 有助催生本土獨角獸
台灣創新板 有助催生本土獨角獸
財政部將於110年1月1日起,將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重啟課稅,即恢復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最新公布規定已將設立未滿五年的國內高風險新創事業公司股票排除適用,好讓新創公司創業者未來登上前述新板前,若需執行股權架構調整時較無後顧之憂。近年全球科技研發不斷競逐,各國政府無不加強力道扶持新創,亞洲鄰近的泰國亦即將於年底開設此類新創板,台灣於此時在資本市場另設新板正是時候,也期許因該新政能真正為創新產業帶來友善的募資環境,催生出台灣土生土長的獨角獸。
金管會於12月初宣布,為協助台灣新創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發展,將推出台灣創新板、戰略新板,正式開板日訂於2021年第3季,此舉宣告台灣正式加入多層次資本市場行列,讓不同規模、不同特性的產業,都能在台灣資本市場找到適合的板塊掛牌籌資。
「台灣創新板」為證交所的新板,將鎖定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或創新營運模式的公司為掛牌對象,如同新加坡凱利板,此板的掛牌審查是採市值作門檻,市值須介15~40億元間,而非獲利;採取簡易公發,如財報審核由三年縮短為二年,上市前輔導六個月,僅公司必須設立滿二年,股份發行逾1億元;另亦設有「簡易轉板」機制(即茁壯機制)。
至於「戰略新板」則為櫃買中心所規劃,與興櫃板同級,同樣採簡易公發,雖無市值等掛牌門檻,但需要二家券商持續保薦,此保薦制度與新加坡凱利板類似;另同樣設有「簡易轉板」機制。
除上述外,較受矚目的,是上述兩板皆限定須符合條件的投資人才能投資,所謂符合條件,一是銀行、保險、證券等專業機構投資人,二是總資產逾5,000萬元的法人或基金,第三則是淨資產達1,000萬元,或近二年平均所得150萬元,及具有二年參與證券交易的自然人,四是新增合法設立的創投。
儘管前述有關投資人資格限制引發大眾對於公司掛牌後股票流通性疑慮,惟從以下面向仍可看出,此新政將帶來台灣新創企業新局:
一、 新創板PE值向來偏高: 綜觀過去經驗,各國新創板為高技術含量與新商模聚集之板,容易吸引國際投資人目光,一旦獲投資人青睞,在新創板上市往往可獲得較多的資金及倍數,以新加坡凱利板、深交所「創業板」與上交所「科創板」為例,凱利板平均PE達20以上,創業板甚至高達60倍、科創板更有90倍。惟創新商模容易致公司獲利不穩定,投資風險亦較高;
二、 合格投資人定義已放寬:依照目前最新公布,除大型機構法人之外,新增合法設立的創投,以及大幅降低自然人資格門檻,僅需近二年平均所得150萬元及具有二年參與證券交易經驗,即可參與投資,大幅緩解大眾對於流通性之疑慮;
三、 新創公司應善用租稅優惠提升優勢: 近幾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與新創有關的租稅優惠,除了產創條例中將技術股、員工股份獎酬等個人因股份而產生所得已修訂為採最優惠方式計算並緩課之外,亦將天使投資人稅賦優惠措施再延長十年;
此外,財政部雖將於110年1月1日起,將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重啟課稅,即恢復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惟為配合培植新創的政策方向,避免殃及無辜,最新公布規定已將設立未滿五年的國內高風險新創事業公司股票排除適用,好讓新創公司創業者未來登上前述新板前,若需執行股權架構調整時較無後顧之憂。
近年全球科技研發不斷競逐,各國政府無不加強力道扶持新創,亞洲鄰近的泰國亦即將於年底開設此類新創板,台灣於此時在資本市場另設新板正是時候,也期許因該新政能真正為創新產業帶來友善的募資環境,催生出台灣土生土長的獨角獸。
(本文轉載自2020/12/24經濟日報)
© 2024 KPMG, a Taiwan partnership and a member firm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Limited, a private English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more detail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please visit https://kpmg.com/governance.
上列組織及本文內任何文字不應被解讀或視為上列組織之間有任何母子公司關係,仲介關係,合夥關係,或合營關係。 上述成員機構皆無權限(無論係實際權限,表面權限,默示權限,或任何其他種類之權限)以任何形式約束或使得 KPMG International 或任何上述之成員機構負有任何法律義務。 關於此文內所有資訊皆屬一般通用之性質,且並無意影射任何特定個人或法人之情況。即使我們致力於即時提供精確之資訊,但不保證各位獲得此份資訊時內容準確無誤,亦不保證資訊能精準適用未來之情況。任何人皆不得在未獲得個案專業審視下所產出之專業建議前應用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