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發表 《COVID-19 :亞太區企業韌性指南》財務韌性、營運韌性與商業韌性為企業永續金三角
KPMG發表 《COVID-19 :亞太區企業韌性指南》財務韌性、營運韌性與商業韌性為企業永續金三角
本指南從供應鏈的穩健性到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勞動力的可用度、客戶需求快速下降所造成的威脅等,剖析企業面臨的狀況及因應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重擊企業營運,KPMG亞太區今(7)日出版的《COVID-19:亞太區企業韌性指南》從供應鏈的穩健性到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勞動力的可用度、客戶需求快速下降所造成的威脅等,剖析企業面臨的狀況及因應方案。指南中點出,在這不可預測的環境中,企業業務生存與未來成功的關鍵來自企業的韌性,而這包括財務韌性、營運韌性及商業韌性,此三大支柱將使得企業能隨著時間及環境的發展不斷改變。
KPMG安侯建業主席于紀隆表示,新冠肺炎(COVID-19)至今仍持續衝擊著全球經貿的運轉,不僅是企業的需求、供應鏈、金融市場、勞動力和日常業務等各個面向均受到了影響。于紀隆說,面對經濟不確定性,企業應努力保持彈性,包括技術不斷的創新、供應鏈的擴展與面對客戶不斷變化的期望。他認為,企業現在必須緊急評估各面向之韌性能力,研究問題所在,並對其進行審查,以確保企業續航力及成功的可能性。
三大面向提高企業財務韌性
KPMG安侯財務顧問財務重組服務部門副總方偉倫表示,以往體質健全的企業突然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若財務韌性不足,就無法支撐企業於商業上及運營上所需的韌性。尤其企業現有的財務系統將面臨更加不利且不穩定的環境,獲利能力、現金流量及融資渠道恐會同時面對挑戰。因此企業可從1.財務面的壓力測試及預測 2.流動性及融資議題3.財務危機處理及因應計畫等三大方向,檢視並提高公司本身財務韌性。
「超前部署」亦為企業抗疫最佳良策
方偉倫也表示,過去看過不少企業家憑著毅力,在困境中咬牙苦撐,但在缺乏專業協助下,經常錯失最佳時機延誤部署,而致最終資源耗竭;或是無力在景氣反轉時掌握新的商機,最終被其他原本實力相當甚至落後的競爭對手一舉超前而被迫退場。此次台灣的疫情因憑藉過往慘痛的經驗,且仰賴具有實際抗疫經驗的專家,以專業判斷進行「超前部署」,才得以有目前較為穩定的局面。方偉倫認為,此亦為企業財務於因應疫情可能衝擊時之最佳良策。
斷鏈視為鍛鍊,化危機轉為商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企業營運深受影響,許多跨國企業為了永續經營,已要求落實企業營運持續管理(BCM),針對各種環境衝擊,制定營運持續計畫(BCP),使企業遭逢疫情衝擊時,能在最短時間恢復一定程度的公司營運模式。指南中認為提高營運韌性包括從營運危機管理、人員管理、供應鏈管理、技術資料、資產與廠房及資安與詐欺風險等六大面向提高企業營運管理。
KPMG顧問部執行副總劉彥伯表示,企業面對此次難以預測的全球性危機,除持續調整營運策略並制訂危機管理計劃外,需同步提升企業營運復甦能力,隨時與客戶及供應鏈保持溝通與關心,以因應疫情過後,能夠快速滿足客戶或市場對產品、服務創新或彈性生產營運模式的新需求,為公司創造新成長。劉彥伯也建議,企業可從優化管理系統六大構面著手 - 策略校準、建構任務導向新的組織結構與敏捷式文化、數位人才的培育、服務流程優化、資訊科技的治理及整合,與智能化製造創新技術應用等,有望帶領企業將危機轉化為商機。
資訊五力帶動企業持續營運優勢
而針對企業營運韌性中,KPMG從「技術與資料」及「資安風險」等面向觀察全球企業的營運韌性,發現企業在評估將面對遠距工作方案、第三方合作對象等問題,將面臨如何分配既有資源、確保服務能量又兼具安全性的險峻挑戰。KPMG顧問部執行副總謝昀澤則認為,台灣企業擁有下列優勢資訊五力的組織,可以取得較好的生存優勢,有能力轉危為安,分別是:
一、遠距力:應用視訊會議、虛擬教育訓練軟體等工具,可以突破實體環境與工作時間限制。
二、延展力:應用雲服務等機制,可以延伸實體機房範圍。
三、智慧力:企業如配合RPA(流程機器人自動化)等工具,可以大幅減少對人力或委外作業的依賴,亦相對可減少疫情對於人力作業的衝擊。
四、 恢復力:建置適當的資料備援機制,可以在損害發生時,最短時間回復正常營運。
五、 防護力:建置資安防護機制,並做好疫期反資訊詐騙等措施,將能確保各項資訊技術應用成功,並降低可能的風險損失。
謝昀澤提醒,在完成短期疫期應變計畫後,企業更不能鬆懈,必須藉防疫期間累積的寶貴經驗,積極進行中、長期的轉型規劃,特別是針對組織營運韌性的實質提升,達成「化權宜之計為超前動力」的目標。
數位化將是提升商業韌性的關鍵角色
KPMG賴偉晏認為,疫情迅雷不及掩耳的改變了消費者行為。企業也面臨空前的生存保衛戰。過去,給客戶數位轉型建議時,往往會幫企業規劃一定的體質調整前置時間。但這次,快速、有彈性地進行”即刻轉型”,已是唯一選擇。建議企業可從商務模式的調整因應及客戶體驗等兩方面進行通盤體檢。
賴偉晏認為,此波疫情的受惠企業多半較數位化,且擁有數位渠道,不論在客源量或是營銷面皆有大幅的提升。後疫情階段,能否持續留下客戶,將是一大挑戰。建議受惠企業應更積極的去了解客戶的需求與期待,並延伸思考更創新的客戶互動模式,增加客源黏著度。
而數位力不足且高度仰賴實體渠道的企業,則是疫情主要受害者,賴偉晏則表示,客源因為疫情被大幅的導流至數位通路。當這些客戶逐漸習慣與享受到數位服務帶來的便利性時,企業應思考如何去面對被不斷墊高的期望值? 他建議,受害企業應更積極建構數位化策略與經營模式,並以實體通路為基礎打造無縫的O2O客戶經營策略,進而提升整體競爭力。
另一方面,面對遠端工作的需求提升,應思考內部流程如何更智能化,人員能力如何培養? 當對外以及對內的行動都到位時,企業的彈性與韌性將會極大化,進而提升整體品牌永續力。
© 2024 KPMG, a Taiwan partnership and a member firm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Limited, a private English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more detail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please visit https://kpmg.com/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