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性科技推動以客戶為中心的數位轉型美國科技業CEO大調查

顛覆性科技推動以客戶為中心的數位轉型美國科技業CEO大調查

根據2016年KPMG美國科技業CEO對未來三年產業發展趨勢之觀點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知到企業組織內外數位轉型的戰略意涵,不僅止於提升營運效率,更有利於以數位化優勢迅速掌握新一波商機...

1000
吳政諺

副專業策略長,海外業務發展中心主持會計師,審計部執業會計師

KPMG in Taiwan

Email

根據2016年KPMG美國科技業CEO對未來三年產業發展趨勢之觀點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知到企業組織內外數位轉型的戰略意涵,不僅止於提升營運效率,更有利於以數位化優勢迅速掌握新一波商機,尤其對於名列財富五百大科技企業及準備申請上市公司來說,具有敏銳洞察力研判新興科技所觸發的市場板塊變動,將成為不可或缺的能力。有高達七成的受訪科技業CEO表示能在市場上佔有領導地位,絕非僅依賴創新,還必須具備將創新經過深入開發而轉化成為具商業價值的能力。快速的科技創新大幅縮短產品及服務的生命週期,如何建構彈性、創新與快速反應的商業營運模式,將是企業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

 

正因為顛覆性科技手法純熟應用,洞見顧客體驗及深層想法,也將企業推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發展模式。過去科技業花了很多時間在於滿足客戶基本需求,受訪科技業CEO表示未來三年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早一步去預測客戶需求,也意味著更多企業資源將投入在巨量資料分析、認知運算及人工智慧,以提供有別於競爭者更出色的服務及顧客體驗,才能持續於產業中屹立不搖。

 

企業創新不僅止於新產品開發及商轉能力,而是如何以人的角度為出發點去思考創造商業模式,也才能激發或喚醒根植在消費者心底的真正需求,因此企業所需要創新人才及知識技能可能不是現有團隊所具備的,此次調查內容顯示約四分之三的受訪者相信在未來三年,新興科技與創新商業模式大幅增加對於新式技能的人才需求,例如:大數據科學家。值得一提的是,多數企業受訪者已跳脫過去一味強調成本抑減觀念,並日漸著重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普遍認為透過自動化及機器學習有效於減輕員工在簡易又高度重複的工作上,同時也保留時間專注在更富挑戰性的原創力發展。

 

除了對人才及數位勞動力的投資之外,為使創新腳步加快,美國科技業CEO發現透過與供應商、創新夥伴、甚至競爭者合作,可能比自行佈建或併購更為有利,也確保面對新競爭形態時,能夠與合作夥伴共同承擔風險與分享利潤,這些都是現代企業轉型的新趨勢。

 

美國科技業之所以一直領導全球創新,正因為總是以創新科技發展出前所未有的產品服務去滿足客戶好奇心,又同時兼顧獲利的商轉模式。可預見的是科技產業中領先者被顛覆性科技業者翻轉或取代的案例將層出不窮,台灣科技業者在評估是否與新興科技共舞之前,不妨先自我檢視是否已經採行下列行動方案,在創新中打造企業特有價值。

 

評估新興科技如何衝擊您的供應商、客戶及合作夥伴,檢視企業在此生態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作為調校策略的出發點

  • 面對未來環境,重新檢視客戶的定義和價值創造方式,定義未來的生態圈
  • 找出企業的價值主張及競爭優勢,調整自身合適的商業模式
  • 依據現有業務及未來策略投資藍圖,決定最佳的企業資源配置比重
  • 評估是否需透過取得外部創新技術,來達到提昇競爭力的目的
  • 因應新興科技及新業務模式的衝擊,建構相對應的組織架構及流程再造
  • 重新定義面對未來變革的人才能力量表,發展吸引人才的競爭力與文化

 

參考連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101000100-260205
 

© 2023 KPMG, the Taiwan member firm of the KPMG network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KPMG International”), a Swiss entity. All rights reserved.

KPM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KPMG International”) is a Swiss entity.  Member firms of the KPMG network of independent firms are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KPMG International provides no client services. No member firm has any authority to obligate or bind KPMG International or any other member firm vis-à-vis third parties, nor does KPMG International have any such authority to obligate or bind any member firm.

上列組織及本文內任何文字不應被解讀或視為上列組織之間有任何母子公司關係,仲介關係,合夥關係,或合營關係。 上述成員機構皆無權限(無論係實際權限,表面權限,默示權限,或任何其他種類之權限)以任何形式約束或使得 KPMG International 或任何上述之成員機構負有任何法律義務。 關於此文內所有資訊皆屬一般通用之性質,且並無意影射任何特定個人或法人之情況。即使我們致力於即時提供精確之資訊,但不保證各位獲得此份資訊時內容準確無誤,亦不保證資訊能精準適用未來之情況。任何人皆不得在未獲得個案專業審視下所產出之專業建議前應用該資訊。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