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侯建業專欄 - 競爭環境下,企業成長動能

安侯建業專欄 - 競爭環境下,企業成長動能

2015全球企業經理人展望報告顯示,經理人普遍認為在既有及新進業者競爭下,未來三年產業環境將更具挑戰性,而儘管如此,經理人對未來三年度成長展望仍有相當信心。

1000
 區耀軍

審計部執業會計師

KPMG in Taiwan

Email

KPMG 2015全球企業經理人展望報告顯示,經理人普遍認為在既有及新進業者競爭下,未來三年產業環境將更具挑戰性,而儘管如此,經理人對未來三年度成長展望仍有相當信心。對此,KPMG的觀察是,面對瞬息萬變的產業環境,求新、求快及求變已儼然成企業間共同議題,企業或需要更多併購交易或尋求跨領域產業合作或策略聯盟,如科技業及金融業合作第三方支付業務,探尋減少發展週期之新方法,以提升競爭力,加速成長。

 

新進業者破壞式投入,產業環境更具挑戰性

逾74%受訪者認為產業環境將更具挑戰性,經理人關注新進業者破壞其既存商業模式,Uber代表的正是此種跨產業思維,一項既存已久的服務如何以嶄新方式連結客戶,此對一些產業業者可能是破壞式的競爭及威脅,惟對其他產業業者可能是新的合作夥伴及商業模式的契機。當企業發現其處於一個其無法掌握的新生態系統時,企業必須利用合適人才、科技及創意維持競爭力。

 

積極佈局,擁抱科技發展潮流

逾89%經理人認為企業需要更積極的成長策略,未來三年,更新的成長策略及地域擴展佈局成為企業優先執行目標。不論是金融業利用科技發展新業務,或是科技業積極投入發展金融業務,都必須快速辨認其優先發展策略。因應企業經理人積極擴展地域為優先成長策略,其中多數經理人,仍視美國市場為首要市場,其次則為中國市場。對照國內環境,最近印度及東南亞地區吸引了國內大型製造業者到當地投資,不論是著眼成本考量或是擁抱具龐大人口之內需市場,均已呼應上述調查結果。

 

緊密連結客戶,維持競爭力

逾86%經理人表示面臨應付客戶需求的壓力,並關注客戶的忠誠度。同時,科技的發展正驅動企業與客戶互動方式的改變,新科技與企業新產品及服務之攸關性日益密切。儘管核心產品或服務不變,所有企業都必須思考如何創造出更有效與客戶連結的競爭力,不論身處何種產業,企業經理人必須努力符合客戶的需求。正如近年物聯網之急速發展,我國電子製造業者,須藉此契機,逐步從傳統規模製造及少樣多量之生產模式,演變為智慧製造及少量多樣之生產模式。

 

補強人才缺口,培育跨領域專業人才

逾78% 企業經理人認為面對競爭環境,須加快彌補人才缺口,並預期將增聘人員。經理人認為,面對產業前景不明朗,人才儲備相對變得更重要,隨著工業4.0時代的來臨,包括物聯網、雲端運算及數據分析的應用,跨領域專業的人才需求將大增。

 

KPMG全球企業經理人展望調查受訪包括金融、科技、零售及能源等產業之高階管理層1,276位,於2015年4月及5月完成調查,其中經營地區主要係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及日本等國家,其中約27%受訪企業之年營業額約美金5億元~10億元,49%受訪企業約為美金10億元~100億元,而24%受訪企業更超過美金100億元。

 

參考連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4000146-260205

© 2023 KPMG, the Taiwan member firm of the KPMG network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KPMG International”), a Swiss entity. All rights reserved.

KPM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KPMG International”) is a Swiss entity.  Member firms of the KPMG network of independent firms are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KPMG International provides no client services. No member firm has any authority to obligate or bind KPMG International or any other member firm vis-à-vis third parties, nor does KPMG International have any such authority to obligate or bind any member firm.

上列組織及本文內任何文字不應被解讀或視為上列組織之間有任何母子公司關係,仲介關係,合夥關係,或合營關係。 上述成員機構皆無權限(無論係實際權限,表面權限,默示權限,或任何其他種類之權限)以任何形式約束或使得 KPMG International 或任何上述之成員機構負有任何法律義務。 關於此文內所有資訊皆屬一般通用之性質,且並無意影射任何特定個人或法人之情況。即使我們致力於即時提供精確之資訊,但不保證各位獲得此份資訊時內容準確無誤,亦不保證資訊能精準適用未來之情況。任何人皆不得在未獲得個案專業審視下所產出之專業建議前應用該資訊。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