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商業快速變動、競爭激烈的時代,如何選擇合適的公司組織型態,對於新創事業、中小企業甚至家族企業來說,是攸關成敗的關鍵決策之一。家族企業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企業常常面臨經營權的挑戰。如何在保持家族控制權的同時,確保企業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是許多家族企業所關心的問題。尤其當企業進入傳承階段,家族成員的人數增加,股權分散與意見不合的問題更容易浮現。

為了維持家族對企業的掌控權,並防範外部資本介入影響決策,「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Close Company,又稱閉鎖性公司)成為一項兼具穩定與彈性的制度選擇。透過妥善設計,閉鎖性公司不僅能穩固企業治理,更為家族世代傳承打下穩固基礎。本文將探討閉鎖性公司作為解決方案的概念,並分析其在鞏固家族企業經營權方面的優勢。

閉鎖性公司的定義

根據我國《公司法》第356條之1第一項規定,「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指股東人數不超過五十人,並於章程定有股份轉讓限制之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此種公司型態明確規範其股份不對外公開發行、股東人數有限制,且股權流通受到約束,與一般股份有限公司相比,閉鎖性公司更加重視股東之間的緊密關係,通常僅限於創辦人、家族成員或特定投資人持股,避免外部資本或陌生投資者介入。

閉鎖性公司具有以下特點:

1.可以在公司章程上明定對股份轉讓的限制,並以50人為股東人數上限;

2.可發行複數表決權特別股或具有特定事項否決權之特別股;

3.可訂立股東間之表決權行使契約或股東之表決權信託;

4.公司資本在一定比例內,得以勞務出資;

5.可發行無面額股票(惟不可與票面金額股同時發行);

6.簡化股東會開會方式(可採視訊會議、書面決議);

7.更具彈性之收益分配方式;

8.多元籌資工具(得私募公司債、可轉債、附認股權公司債)。

由於股東人數通常不多,且大多數為實際參與企業經營的家族成員,閉鎖性公司在治理上也展現出高度的凝聚力與效率。決策過程中不易受到外界干擾,讓企業能專注於長遠發展目標,這對於重視穩健經營的家族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優勢。

鞏固家族企業經營權的利器

對家族企業而言,經營權的穩定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石。以往家族傳承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雖有控股公司作為集中股權的平台,但很難將「管理權」與「現金流量分配權」分別處理,以致家族部分成員可能出現沒有實際管理營運企業,但因擁有股份,享有與其他股東同等的表決權及受益權之情況,閉鎖性公司之所以成為家族企業首選的經營工具,正因其在股權集中與控制權維護上的優越機制,並可透過不同持股目的分別賦予家族成員持有股權之權利。

閉鎖性公司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即在於防止股權外流,鞏固家族企業的經營權。透過章程內明確規範股份轉讓限制,並搭配發行多元屬性特別股(複數表決權、對特定事項否決權、優先分配權及優先承購權等),在股權流通及表決權分配上可以更有彈性運用,使閉鎖性公司較適合用來規劃家族企業之傳承,可靈活安排經營權、股權結構、分紅方式等,有效地維持家族企業的穩定性和長期發展,並防止內部紛爭,確保家族成員之間的和諧。

在眾多家族企業的實務案例中,家族成員間的利益衝突,經常成為阻礙企業永續經營的最大挑戰。家族內部若缺乏有效的溝通與治理機制,衝突將不僅影響家族關係,更可能直接衝擊企業經營績效,甚至動搖公司治理根基,威脅企業的長遠發展。透過閉鎖性公司這種制度設計,家族企業得以在不依賴外部資本市場的情況下,鞏固股東與經營權一致的治理架構,確保企業的營運方向不輕易受到外部影響而偏離初衷。

導入完善的治理機制是穩定家族企業運作的方式,透過制定具體而明確的內部運作規範,如閉鎖性公司之公司章程訂定、股東協議等,不僅能清楚界定家族成員之間的權利與義務,也能預先規劃對於關鍵議題(如股權轉讓、經營接班等)的處理方式,避免因資訊不對等或利益衝突而導致爭議。透過表決機制的設計,讓不同意見能有公平的表達與協商平台,有效規範家族成員之間的互動,並強化決策的透明度與正當性。

首先,透過嚴謹的股份轉讓規範,閉鎖性公司有效防止家族股份外流。當家族成員需轉讓股份時,其他股東得以優先購回,確保公司股權仍掌握於家族手中。此外,公司章程可進一步設定特定股東間的轉讓條件,例如僅限直系親屬間轉讓或需經多數股東同意,進一步防範潛在風險。

再者,閉鎖性公司也為企業傳承鋪設穩定基礎,相較於股份公開交易容易出現股東更替、敵意併購等情況,閉鎖性公司藉由預設股權承繼規則,使家族第二代乃至第三代能有序接班。家族可透過設立信託或訂立遺囑,明確未來股份分配,讓經營權與所有權之間的平衡得以維持。

閉鎖性公司雖為家族企業提供股權集中、經營權穩定的優勢,惟家族企業的永續經營,最終仍需仰賴家族成員間的緊密關係。法律架構僅能提供形式上的保障,而維繫家族和諧、建立共同價值觀,才是企業傳承的根本。

家族企業中的實際應用

閉鎖性公司制度在許多知名家族企業中已被成功運用,成為鞏固經營權的重要基礎。

張氏家族經營的服裝集團,從一間地方特色小店成長為全國知名的時尚連鎖品牌。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張家第二代兄弟姐妹之間對公司未來的經營方向產生分歧,部分家族成員有意出售股份,另一些則堅持保有控制權。張老先生深知,一旦股份外流,家族經營權恐將不保,於是決定採取「閉鎖性公司」的型態進行重組。

在律師與會計師的協助下,公司重新登記為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並在章程中明文規定:公司股份不得隨意讓與非家族成員,若有股東欲轉讓股份,必須優先讓與其他家族成員。此外,新增條款要求重要經營決策須經特定比例的家族股東同意,避免外部勢力介入。

透過閉鎖性公司的設計,張家成功鞏固經營權,不僅防止股份流向外人,也讓經營核心集中於有志於事業的家族成員,為下一代的傳承鋪路。

另一案例為,某科技產業的家族企業,因早期資金需求與技術合作需要,引進外部投資人,卻因股份分散導致董事會權力失衡,引發家族內部對經營權穩定性的高度關切。此後,老董召開多次家族會議,決議將家族控股公司改組為「閉鎖性公司」,將外部股份以高價回購,恢復家族對董事會的絕對控制,並為閉鎖性公司重新訂立了詳細的股東協議,讓企業重新回到穩定發展軌道,包含:

‒股份轉讓需全體股東一致同意。

‒若股東欲退出,股份須由公司或其他家族成員優先回購。

‒新一代成員若欲參與經營,需經過家族遴選與專業訓練程序,避免經營權旁落不適任者。

經過這些制度設計,不僅防止股份分散,更確立了「有心者經營、有錢者投資」的家族分工原則。

從這些案例不難發現,閉鎖性公司制度使家族企業在面對外部風險時擁有一道堅實的防線,同時也為內部成員提供清晰的行動準則,避免未來因股權爭奪而傷及企業本體。

面臨的挑戰與因應之道

然而,閉鎖性公司雖具諸多優勢,實際運作時也存在不少挑戰,特別是資金取得、股份流動性、家族內部治理等問題,皆需提前規劃因應。

閉鎖性公司由於無法對外公開發行股份,籌資管道相對有限,當企業需要擴充或轉型時,資金不足可能成為阻礙。為此,部分企業會選擇透過家族內部增資,或發行具有特定條件的特別股來引入策略型投資人,並在股份設計上排除表決權,保障經營權不受影響。

至於家族內部因經營理念或利益分配所引發的矛盾,則需透過制度化的溝通機制以為因應。例如成立家族議會、家族辦公室、訂定家族憲法,將家族層級的議題與公司營運區分處理,不僅能避免家族事務干擾公司決策,也能釐清權責分工,讓家族成員有一個溝通與凝聚共識的正式平台,使得企業能專注本業、穩步擴展,而不必因股東權益紛爭或外部股東質疑而分心。

在運用閉鎖性公司工具的同時,家族應更重視成員間的溝通、信任與共識,透過家族憲法、定期聚會等方式,強化情感連結,確保企業在代際傳承中,不僅延續經營,更傳承家族精神。

結語

家族企業在面臨世代更迭與股權代際移轉時,閉鎖性公司為穩定經營、穩健傳承的重要制度設計,展現了其在股權集中、治理彈性與防範風險上作為家族企業經營權守門員的獨特價值。然而,不是僅設閉鎖性公司就以為可長治久安,如何在保障經營權的同時兼顧資本需求與內部治理,仍需企業家族深思熟慮,並結合法律、財務、稅務等專業能力妥善規劃。如此,家族企業才能在時代變局中穩健前行,將企業核心價值與精神薪火相傳,邁向永續經營的道路。

(本文同步刊載於2025年3月家族辦公室季刊春季號No.29)

張智揚

稅務投資部執業會計師

KPMG in Taiwan

Email

葉哲與
KPMG安侯建業
稅務投資部副理
E:chrisyeh@kpm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