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友善的職場環境,不只從員工的身心健康、勞資共榮、家庭照護、多元平權等面向做起,企業更需要將目光轉往公司外,也就是鄰近生產基地、消費市場周遭的社區,並且以社區關係作為最後檢視友善職場成效的關鍵。筆者所指的社區關係,並非過往想像中的員工志工服務、獎助學金如此單純,它所要表彰的是企業如何認識地方、融入地方、發展地方的雄心與方法,也只有這樣從內而外的企業行動,才能打出企業最好的友善職場印象分數。
企業與地方關係從認識、融入到發展等時期,總得要有一個方法來為自身與地方的關係做一個診斷與定位。為此,筆者建議透過「KPMG永續城鄉三要素」來作為分析的基礎,其概念就像我們每一個人站上體重機之後,看見自己身體組成的現況。而永續城鄉三要素也是這樣子的邏輯,每一個地方的組成都不一樣,所需的澆灌項目與發展途徑就更是不一樣。在KPMG永續城鄉三要素的分析架構中,筆者將地方的組成分為是生命、生活與生意。企業可以從這三個面向探討其在地方的需要及企業所能發揮的影響力:
範例一:7-ELEVEN以挖掘嶄新「生意」切角出發,與倡議海洋保育的社會企業洄游吧合作,共同推動台灣在地食魚教育,不僅將花蓮七星潭海域盛產的鬼頭刀製作成冷凍生鮮魚片包裝出售,也在花蓮地方門市舉辦「小小魚達人」等食魚教育體驗活動並擴展至全國門市,讓在地超過300間超商門市成為友善海洋的最佳實踐場域,不僅凝聚在地食魚文化的活力「生命」,也創建了當地的正向「生活」。
範例二:大武山牧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在苗栗縣卓蘭鎮深耕的雙連梨社會企業合作,回應當地的農業「生意」發展特色,透過雙連梨幫助農民逐轉換到友善農法,以土壤改良資材取代化肥,增加農田地力,並導入再生農耕,引導農民減少農藥、種植覆土作物,以恢復土壤健康、加強土壤存水能力、減少碳排放,也打造了新的農業文化「生命」力;大武山也攜手雙連梨推廣轉換自事業廢棄物的土壤改良資材,幫助農友建置產銷履歷,讓大武山、雙連梨及農民三方共好創建正向「生活」,也建立友善生態鏈的同時也能夠回應企業本身的商業經營策略。
基於「永續城鄉三要素」KPMG彙整企業能逐步的行動建議:
- 提升員工社區認識:關注從內部利害關係人到外部利害關係人的社區認識,例如舉辦員工在地走讀活動、鼓勵員工在業務執行過程中融入在地元素、與鄰近學校或社區場域共同推廣本土教育等。
- 促進與地方供應商合作:優先與在地的供應商進行採購、專案合作,除了發揮公司的在地影響力,也可以提升在地供應商的競爭力。
- 提供社區參與及合作機會:創造與在地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及共創的機會,例如針對可能對社區造成影響的營運項目舉辦說明會或公聽會、邀請鄰近社區代表或居民與企業內部進行交流、開放鄰近學校或居民進行企業參訪等。
- 支持地方文化和藝術:從企業本業出發,發掘與在地文化或地方素養相關的連結,進而透過公司營運過程提供支持與回應。
李若寧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經理
邱瑾凡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顧問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