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帶起全球產業帶來空前絕後的熱潮,也為全球創業圈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其中,矽谷正是這波生成式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過去兩年的矽谷經歷大裁員、景氣低迷等挑戰,但是仰賴過去完整的創投資金鏈與技術生態系統,矽谷儼然又成為這波AI 浪潮中的領頭羊。

這波瀰漫在矽谷的正向創業氛圍不是空穴來風, ChatGPT 只花了短短五天就累積了百萬用戶,同樣的用戶數量累積 Facebook 花了十個月; Netflix 花了三年多。生成式AI 的影響力更是透過微軟、Google這些大型科技龍頭穿透到全球產業的每個角落,讓許多公司開始積極思考導入 AI 作為轉型的重要舉措。

從矽谷新創投資,看生成式AI關鍵競爭力

想當然爾,許多的創投活動皆圍繞在生成式AI 的投資與新創孵化上,根據金融數據機構Pitchbook統計,全球前10大最活躍(投資件數最多)的生成式AI創投中,有5家位於加州,2家就集中在舊金山。而據矽谷知名創投NFX的資料,迄今為止,全球生成式AI新創所籌集的總資金中,位於舊金山灣區的公司就占了78%以上。

投資者正在努力將資金投入到構建新AI產品或將其嵌入到現有產品中的公司中,以 OpenAI 的113億美元、Anthropic 的4.5億美元、Cohere 4.45 億美元、Inflection AI 2.25 億美元的投資案為最亮眼的幾筆交易。

細看這些投資交易,可以發現生成式AI市場接下來會有許多百花齊放的榮景出現。除了微軟大手筆投資 OpenAI 之外,Anthropic、Cohere、Inflection AI 這些新創投資的背後也都有大型科技公司如Google、NVIDIA、Salesforce、Oracle 等投資者的挹注。

探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生成式AI 的企業應用仍未普及化,一般企業仍不敢把資料命脈全部交到 AI 手上,因此開發出一個企業可以輕易上手、結合營運流程並且能夠確保資安與隱私的應用,就將成為這些科技大廠的競爭亮點。

以NVIDIA、Salesforce與Oracle投資的Cohere為例,提供開發人員的預設NLP工具包,讓開發者可在私有雲端與終端機上執行大型語言模型,不用將資料搬到公共雲端上就成為生成式AI新創嘗試的商業模式之一。雲端數據服務提供商Snowflake也在競逐類似的市場,Snowflake在六月公開活動即宣布與NVIDIA合作,幫助來自金融、醫療保健和零售等產業的客戶,使用自家數據來構自訂義的AI模型。

生成AI背後的大型語言模型,該保持獨斷還是開源?

除了把企業業務流程結合生成式AI 威力之外,另外一個路線競爭就是這些AI模型的開源與否。OpenAI 打響了生成式AI 的第一記響雷,其產品ChatGPT 背後所使用的GPT 3.5、GPT 4模型都是OpenAI 開發的,企業若想要使用完整的大型語言模型服務就必須要付費,採取這個路線的還有Anthropic,都是向客戶收費作為他們主要的商業模式。

不過也有另外一派的新創與企業服務,希望將AI 模型開源,讓更多的企業開發者可以以更少的成本獲取更多的創新可能。例如新創Hugging Face就以AI 界的Github 角色投入市場,希望打造一個開源平台讓更多的開發者可以更輕易的找到適合的AI 模型。新創公司Together 也希望透過開源的方式降低企業使用AI 基礎模型的成本,而不用支付大筆的費用給 Azure、Google、AWS等雲平台。

生成式AI將帶動企業AI治理風潮

眾多企業都在觀望生成式AI 如何能夠真正結合企業日常流程,讓生產力升級,也開始關注生成式AI所產生的隱私與道德問題隱憂。對此,KPMG也推出「負責任的AI 治理」框架,從內部、外部導入生成式AI 的8 大風險來看企業是否會遭遇到員工誤用、資料隱私外洩、法規合規,甚至是影響品牌名聲的潛在風險。

因此,除了掌握生成式AI 市場的最新動態之外,從數據治理的基本功開始培育起,並且逐步建立AI治理專責單位、制定AI藍圖、企業的商業目標、責任歸屬機制等更是企業管理者應該優先思考的議題。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2023-08-23)

Wayne Lai

數位長, 顧問服務部執行副總經理

KPMG in Taiwa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