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KPMG於今年三月份全球發布《2023全球製造業展望》調查報告顯示,企業面對市場低迷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重新制定短期策略以應對當前挑戰。報告指出,84%的CEO表示,企業已朝向區域化和短鏈化發展,並在各國建立區域供應,加速實現多鏈分散式供應鏈;此外,86%的企業已經或計劃採取供應鏈多元化策略以減輕疫情帶來的脆弱性。未來,許多企業將重新建立營運模式,以增強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

KPMG國際新秩序整合策略辦公室主持會計師劉中惠表示,為協助台灣企業預見創新變革挑戰,打造轉型策略以敏捷地回應環境與市場變化,KPMG創新建構『企業應變核心能力解析』系統,從二十個構面切入,協助企業透視處於當前變動經營環境的前瞻力、開創力、數位力、覺察力及回復力等五大能力表現。KPMG 2023 Q2針對175名受訪之企業樣本進行分析,工業製造業於開創力上呈現相對極端的表現,在各評析細項中,工業製造企業對開始主動進行創新投資或商業模式轉型之「ESG策略」自評最優,因應業務需求進行投資調整之「集團布局」則待加強;劉中惠認為,此反映出工業製造業已逐步擺脫單純的效率、成本思維,開始正視面臨突發事故的承受能力以最大化顧客與其他利害關係人價值。

KPMG安侯建業顧問部執行副總經理陳其愷指出,在產品週期不斷縮短的全球化的市場與供應鏈極度複雜的商業環境下,企業在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會面臨骨牌效應的巨大損失。有關因應ESG必須關注的「綠色供應鏈」發展,大多企業都來自於供應鏈要求,進而開始執行碳盤查與產品碳足跡計算,為的就是接歐美訂單、做歐美生意,未來產品訂單都須標明碳足跡。這方面因為涉及複雜多元的產品資訊與外部數據收集,如果能透過中心廠建置蒐集數據的模型,並協同產業鏈內的上游供應商等衛星工廠使用同一平台,在台灣產業是以中小企業最大宗的狀況下,亦可以帶動供應鏈整體的數位轉型與升級。

陳其愷補充提醒,當企業面臨供應鏈重組,不管是被動式、被迫式、主動式、超前部署式,皆可從企業運營模式分為兩大區塊來看: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與營運模式(Operation Model),最重要的是維持營運不中斷與有效預防風險,妥善地在商業模式與營運模式間取得最大價值之綜效。重組有四大考量事項:確認組織發展策略與功能目標、制定集團組織調整方針、評估組織調整方案之財務與稅務影響、確認組織重組執行方案,因此接續數位化驅使供應鏈透明化後的數位時代,未來人才養成策略即成為關鍵的成功因子,企業必須制定關鍵職位的職能條件與關鍵人才的養成計畫,才能讓組織在轉型與重組過程保有持續成長的動能並使基業長青。

劉中惠歸納到,以往講求專業分工、自由貿易運輸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現已轉變為區域布局、在地生產及就近供應的新模式。全球供應鏈調整浪潮下,企業須及時回應,進行投資布局與營運規劃。除了考慮管理環境、勞動條件和基礎設施等,亦須將稅務影響納入考量,接下來的國際情勢仍瞬息萬變,關稅壁壘、區域貿易協定,亦或全球最低稅負制等,都有可能再度影響集團整體稅後營運效率。企業要更即時的取得產業趨勢及發展動向資訊,整合規劃策略並調控,主動出擊把握產業型態轉變,佐以完善的企業管理與稅務治理制度,掌握新時代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