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標竿聯盟(WBA)於2019年提出「標竿企業面對SDGs的七個系統轉型」(Seven systems transformations for benchmarking companies on the SDGs),統整企業面對永續發展目標時的七個轉型面向,其中以「社會」為核心發展,說明人權和人類發展應該為企業永續行動的核心,一切永續行動都應從人開始,再向外擴張到糧食與食物、能源與減碳化、永續循環、數位發展、城市發展、金融財務等面向。
真正的「社會」變革始於企業內部,且能被員工真實的感受與接受、擴展到業務觸及的消費者、供應商與社區等利害關係人,企業若能認知到「社會」期待中正在發生的巨大改變且積極應對,將有顯著的市場優勢。而當企業想要實踐ESG永續行動時,如何從「人」出發,讓內部的「人」對永續議題保有意識、表示認同,甚至發自內心的展開行動?
聯合國於2015年發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作為衡量世界與永續發展到底還距離多遠的標準,然而,若企業欲帶領員工一起邁向ESG的道路,該如何協助員工衡量個人內在與永續發展的距離?非營利組織Inner Development Goals於2020年發布了《內在發展目標》(Inner Development Goals, IDGs),為個人提供實踐永續發展目標的內在框架,透過5個維度、23項技能引導個人往永續發展前進,期待IDGs能成為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以及為全人類創造繁榮未來的最大加速器。
本文基於《內在發展目標》統整企業帶領員工實踐ESG行動時,應該捫心自問的五個重要提問:
1. 企業是否幫助員工保有健康的身心靈狀態?
讓員工與自我保持良好的關係,培養其內心生活,進而加深思想、感受和與身體的關係,有助於員工在面對複雜情況時保持有意識和主動的反應。
2. 企業是否提供員工足夠的專業認知與思考力訓練?
協助員工培養專業知識與思考能力,透過引導員工採取不同的觀點、訊息來理解世界,並以系統性的整體思考來發展員工的認知技能,以至於在面對不同議題時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3. 企業是否能創造使員工對一切事物有感受的工作環境?
培養員工的同理心、關心、欣賞等對外在環境感知的能力,有助於員工提升永續意識,與公司共同創造更公平、永續的社會。
4. 企業是否提供多元文化、包容接納、友善互動的工作氛圍?
為了在共同關注的問題上取得共識與進展,企業需要打造多元、包容並共融的工作氛圍,創造多元、友善的溝通渠道,使員工能與不同價值觀、技能和能力的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
5. 企業是否鼓勵員工保有開放的心胸,接受任何挑戰與改變?
面對未來複雜、模糊的各種挑戰,企業應支持員工保有勇氣和樂觀,鼓勵員工打破舊模式、產生創新想法,並在不確定的時期堅持不懈地行動。
若企業欲帶領員工回應IDGs發展,跟隨國際DEI趨勢打造多元(D)、公平(E)、共融(I)的職場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我們認為企業若要打造DEI的職場環境,必須透過整體的DEI機制設計與規劃,像是藉由員工心理安全感評估、性別薪酬差異分析等不同面向的衡量,掌握組織的DEI現況成熟度,結合自身的商業需求擘劃DEI策略目標與發展路徑、進行DEI方案設計及規劃,並串聯員工、利害關係人與社區共同推動,此外,也需要建立專屬的影響力追蹤機制,以進行DEI的成果衡量與追蹤,評估相關計畫對利害關係人造成的影響力,藉此持續優化組織的DEI機制,並對外發布DEI的執行成果報告,以帶動更多內外部利害關係人關注此議題並進一步採取行動。透過完整的推動機制,將有助於企業攜手員工共同實踐打造共融未來的ESG行動。
姚馨婷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高級顧問師
邱瑾凡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顧問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