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投資人、貸款機構、保險公司將企業對於環境相關風險與機會轉換為可評估的財務指標,國際相關機構陸續推出環境面的財務揭露框架工作小組,如:2017年的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即將於2023年發布的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等,透過鑑別、管理和報導環境風險的框架,將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等非財務指標轉化成具有一致性的揭露標準,亦是將ESG要素中的E(環境,Environment) 與G(治理,Governance)掛勾。而隨著ESG發展聲量逐漸提升,除了E與G的連結之外,S(社會,Social)也應該是發展的重點之一,未來是否也會有社會面的T「S」FD財務揭露框架的出現呢?

在目前的國際永續趨勢中,關注環境面議題之外,社會面向亦為發展重點,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目標中就回應了許多S議題,包含消除貧窮、零飢餓、健康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權、尊嚴勞動、及減少不平等;2023年甫上路的新版GRI通用準則其中一項重要的調整為將人權納入組織內部管理中,強化人權議題的重要性,呼應企業於社會面的永續發展行動;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SASB準則,幫助投資人更加了解企業價值並縮小評價的落差,其中提到「社會資本」與「人力資本」面向,代表投資人亦注重企業在人權、社區關係、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多元共融等項目的表現。

除了發展與投資之外,社會面議題也可能對企業帶來營運風險,根據KPMG 2022年發布的《臺灣永續風險大調查》顯示,臺灣永續風險排行榜前20大風險中有60%為社會風險,包含超高齡化、少子化、經濟不平等及貧富差距擴大等,而近年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冠疫災、俄烏戰爭等議題,也與調查中的「傳染性疾病肆虐」、「公共安全威脅」、「社會對立」等社會風險息息相關。鑑於社會議題對企業營運衝擊日益提升,與社會面相關的財務揭露框架TIFD預計在2024年發布。TIFD為2021年成立的「不平等相關財務揭露計畫」(Task Force on Inequality-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主張不平等現象應被視為一種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透過該揭露框架之建立將幫助企業、投資人、監管機構、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市場參與者識別企業級風險、系統性風險及人權風險,為公司和投資人提供指導、目標和指標,以衡量和管理對不平等所帶來的衝擊,以及不平等對企業和投資績效的影響,預計於2024年發布測試版揭露框架並開始試行。

TIFD的試行代表ESG社會面行動將更加被重視,而近期也發現企業對於ESG社會面的IDE行動討論度逐漸上升,其代表著共融(Inclusion)、多元(Diversity)及公平(Equity)三大意涵,而未來社會面行動將成為企業財務揭露與評估的一環,IDE將不只是單純的吸引人才或是留才的手段,目前已有許多研究顯示,IDE的提升與商業表現具有強烈的關聯性,且隨著TIFD即將上路,將揭露社會面的不平等現象可能對企業財務數字造成衝擊。

企業ESG行動須同步關注環境、社會與治理三大面向的發展,才能維持其競爭力並符合市場法規,隨著TIFD的上路,社會面所討論的行動將不只是局限於組織內部,同時也展現與外部利害關係人之間的關聯性。然而,在TIFD框架尚未發布前,企業若想未雨綢繆推動回應社會面行動的IDE計畫,KPMG成立擁有15個國家代表的IDE小組,結合各國在社會面行動的經驗,提供五大執行階段建議:

1.  現況診斷:包括心理安全感評估、性別薪酬差異分析等組織成熟度評估、內外部利害關係人IDE需求聚焦、潛在風險與機會辨識等。

2. 策略擬定:結合商業需求進行IDE策略擬定,並據此擘劃專屬的IDE發展路徑、擬定策略目標。

3. 方案設計與規劃:根據IDE發展路徑規劃可落地的計畫,並建立執行管理與問責機制。

4. 方案執行:根據IDE發展路徑,連結員工、利害關係人與社區共同推動IDE計畫,同時建立影響力追蹤機制。

5. 成果追蹤與報告:衡量並追蹤IDE績效成果,並評估對利害關係人造成的影響力,並對外發布IDE的執行成果報告。

綜上所述,創造一個共融(I)、多元(D)、公平(E)的環境已經不只是加分項,在未來趨勢下,勢必成為必須納入整體規劃的一環,不論是企業或投資人都應該提前準備,除了管理不平等可能造成的風險,同時主動掌握其中蘊含的潛在商業機會。

姚馨婷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顧問師
邱瑾凡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顧問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