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於日前宣布,員工將可自由選擇是否進行遠端工作,也可以在所在的國家或地區內自由搬家,薪酬將不受所在城市的影響。難道,自由、彈性,又不減少薪資的工作模式時代真的來臨了嗎?

Airbnb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Brian Chesky 表示「世界在這段 (疫情) 期間內變得更加彈性,特別在於人們選擇工作的地點。」

其實,這段期間Airbnb經歷了上市、業務量下跌、止跌回升等歷程,對工作型態做了許多調整。2021年反倒是Airbnb歷史上最好的一年,營收比疫情前的2019年還多出25%。

沒有主流就是未來的主流

根據KPMG的觀察,因疫情而成長的「零工經濟」與「遠端工作」的工作模式,已成為工作的常態。

英國市調公司「Voices」在今年度報告中指出,2021年綜整在各大「零工經濟」平台上有著245%的會員成長率,且有75%的「零工」他們的薪資並無因為這種工作模式而減少,而68%的「零工」表示,「自由」與「彈性」是最大的誘因。

但有趣的是,這並不代表零工平台業者的獲利保證,近期滴滴外送才宣布退出日本市場,外送平台在世界各地也都陸續傳出績效不佳的消息。在KPMG今年一份對全球560間公司、46個產業針對「遠端上班」的研究報告《Current Trends in Remote Working: Work From Anywhere》中指出,「遠端上班」的工作模式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且受訪的公司約90%已經完成或是正在擬定「遠端上班」的政策與辦法。

隨著企業對於辦公彈性與員工照護的逐步增加,零工經濟原本引以為傲的吸引力與優勢,也可能逐步喪失。這表示未來的工作型態將更多元,而不一定會存在單一的主流。將來不管是在家、在辦公室、正職、兼職,或是混和式,都屬工作方式的一種。

雇主要能應變才能留住人才

微軟《2021 年工作趨勢指數》報告也指出,全球有超過 40% 的員工正考慮離職,因此,周全的混合式工作方式,將成為吸引和留住廣大人才的重要關鍵。因為缺工的情況在已解封的歐美國家,已變得非常嚴重。

疫情解封讓各行各業開始提升對人力的需求,然而少子化和疫情影響,造成人力市場上的缺口。再加上近兩年通貨膨脹加速,也讓勞方不堪負重、群起抗議要求加薪。根據美媒報導,全美各企業皆在2022年宣布調整薪資結構以因應人力短缺及通膨壓力,以餐飲業為例,美國逾半數的州已將最低時薪調整至15美元,平均時薪為18美元。

Airbnb執行長Brian Chesky也認為「我們希望招募、留住世界上最好的人才,而不只是在辦公室通勤範圍內找人。」KPMG研究指出,正職員工因「遠端工作」的工作方式,已讓他們回不去每天通勤的上班模式,且這種工作方式讓他們更有創意、更有效率、且合作更順暢。

受雇者要留意才不會吃虧

KPMG提醒,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產業皆適合混合式的工作模式,最常見的是資訊與軟體開發產業,而現在最火紅的則是設計相關,如時尚、平面、數位、廣告文案等。

找工作的時候,除了要注意心屬企業是否有相關的配對措施,也要注意雇主對於工作時間、給付加班費等這些事項是否有紀錄和管理的明確機制。因為從雇主的角度來看:如果是勞動契約,就有勞動基準法及相關法令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須遵守。這也表示勞工退休金、勞保、健保等一項都不能少。

KPMG觀察,在台灣因法規尚未健全,此類的工作目前許多是存在在仲介平台上的。KPMG建議受雇主應尋求值得信賴 (最好是產業專屬的平台,這樣更具專業性);或是具有處理支付薪資的功能的仲介平台,才不會因無法規可遵循,而白白做工。另,有些公司可能僅視這些工作為階段性的策略,而非長期辦法,以方便擴大或是縮小編制與規模。若屬實,受雇者應有心理準備可隨時進行職涯的調整與重新規劃。

5種可參考的混合工作類型

KPMG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國內外已存在不同的混和式工作型態,整理成5種模式。

類型一:境內遠端上班 (Domestic Remote Working):

顧名思義就是將正常的工作以遠端的方式進行,目前企業最常見的方式是以組別或是部門分流/輪流至公司上班 (約佔受訪企業的42%)。

類型二:境外短期工作 (Cross-Border Short-Term Remote Working < 90 Days):

這種方式一般是介於20~90天,讓正職員工可因出差/探親抑是其他原因短期處在國外,但也可以同時處理公事(約佔受訪企業的22%)。

類型三:虛擬空間工作(Virtual Assignments):

這種方式最常見於媒體或是資訊的相關人員,工作夥伴可能因生活地點離公司較遠/需要長期在家照護,所以可以透過雲端資料夾/公槽的空間,自由存取需要執行或是已完成的工作內容(約佔受訪企業的12%)。

類型四:境外員工招聘 (Hiring Talents in Another Country):

這種方式常見於能力較為特殊的或在境內無法招募得到的專業人員、或是相同的人員在境外聘請可省下可觀的費用。但相對的企業需考量的就是支薪、員工權益、行政等等的相關配套措施 (約佔受訪企業的9%)。

類型五:境外長期工作 (Temporary Cross-Border Remote Working > 90 Days):

這種大於90天以上在境外工作的方式最不常見,約僅佔受訪企業的8%。因法規或是稅務的問題,除非較突發性的狀況,一般企業會選擇其他的方式。

因此,雇主與受雇者可依產業屬性與需求,去思考應如何進行資源分配與工作規畫。所以只要你是人才、雇主也賞識你,住台灣領國外的薪水是真的有可能的!

(本文轉載於2022-05-15遠見雜誌)

Wayne Lai

數位長, 顧問服務部執行副總經理

KPMG in Taiwa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