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發展】

行政院指出110年起,為落實能源轉型目標,將臺灣打造為安全、潔淨、永續之智慧能源島,「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2.0」提升為以「綠能推動」、「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及「綠色金融」為四大願景,配合政策方針,持續在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等四大主軸下,以積極節能、多元創能、智慧儲能、靈活調度及健全市場為推動策略,打造臺灣成為亞太綠能中心。

統計至 2020 年底,再生能源裝置容量9,482 MW,其中太陽光電佔 60.7% (5,817 MW)、慣常水力佔 21.8% (2,093 MW)、風力發電佔 8.9% (陸域 726 MW、離岸 128 MW)。

再生能源

圖一、2020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及發電量統計(能源局2021/12/24)

其中,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之主力,政府分別推動相關政策,預計 2025 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 20 GW,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達 5.7 GW。

再生能源

圖二、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政策推行

經濟部規劃再生能源併網規劃:

再生能源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KPMG彙整

【離岸風電】

有關第三階段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經濟部8月19日公布「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並以競價為內涵之選商精神,亦即擬推展為企業購買綠電(Corporate PPA, CPPA)機制,並結合經濟部於12月6日公布「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產業關聯執行方案」政策,訂定25項關鍵發展項目及56項加分項目,以鼓勵具產業潛力價值之風力產業上下游供應鏈發展。目標為建構具高性價比之國內離岸風電產業鏈,支援能源自主、成為亞洲供應基地及創造產業效益。

反觀,我們也重市場上看到台積電為代表的國際供應鏈廠商等已經積極針對陸岸風電及第三階段離岸風電進行布局及預購,以因應綠電及綠證需求。因此,KPMG與德國萊因(TÜV)於2022/1/13主辦【綠電解決方案與碳中和管理研討會】,邀集國內有綠電及碳管理需求的企業參與,針對企業碳中和、綠電建置與採購的商務、技術、法律及環境實務議題進行交流。

再生能源

圖三、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機制/資料來源:KPMG彙整

【太陽能光電】

太陽能光電除延續漁電共生方案外,在2021年第四季遭逢相關太陽能關鍵原物料與耗材價格暴漲,同步掀起國內太陽能產業及開發商的爭議與進度推延,也同步影響2022的躉售費率草案不得不謹慎研議適度反映市場漲價情況,希冀能讓原定個案場併聯期程不至於大幅受到衝擊。不過,截至2021/11太陽光電併網容量僅7.1GW,達成率81.14%連續2年未達標。

能源轉型

圖四、太陽光電申設及併聯統計(2021/9/6)/資料來源:台電公司,KPMG彙整

【用電大戶條款】

「用電大戶條款」已於2021年正式上路,要求契約容量5,000 kW 以上的企業需將10%用電轉為再生能源,全台有300多家企業受到影響。《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也於去年10月出爐,除了訂定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也首度將碳費入法,預計最快於2023年向280家以上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排碳大戶」開徵。

目前法規要求用電大戶可以透過自行設置綠電設備、儲能設備、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或是繳納代金來滿足用電義務,其中設置綠電設備與購買綠電是企業滿足義務的熱門選項。企業也可以透過使用綠電,來減少電力使用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達到減碳的效果。

企業要減碳,甚至進一步達到淨零排放(Net Zero),Net Zero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轉捩點,必做的規劃需考量五大面向:1.建構整體的低碳策略藍圖,以因應未來短中長期的低碳轉型需求;2.完整盤查溫室氣體排放量(含範疇一直接排放、範疇二間接排放及範疇三上下游相關活動),做為碳資產管理的基礎;3.設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 SBT),以接軌國際碳管理趨勢及全球供應鏈ESG要求;4.逐步提高再生能源佔比,目標朝向100%再生能源使用;5.推動企業內部碳定價,將外部成本納入營運成本考量。

其中,在邁向100%再生能源使用,伴隨著台灣再生能源電力市場自由化,企業的購售電合約(CPPA)市場逐漸活絡、成形,成為企業用綠電的熱門選擇。在綠電採購對象的選擇上,開發商的經驗與商譽、專案的各項執照與許可、以及其他協力廠商都會是評估的重點。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用電大戶條款規範企業需購買電力及憑證,兩者不可分離,屬於「電證合一」形式。至於未來碳費開徵後,是否走向「電證分離」?綠電憑證與碳費之間是否可以抵減?未來修法方向勢必牽動綠電市場神經。

在法規面,面對氣候變遷,各國紛紛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並推動減碳相關立法,企業在各式法令、供應鏈、資本市場及產品競爭的要求下,面臨前所未有的減碳壓力。對此,企業唯有瞭解最新國內外有關碳稅、碳費課徵、碳交易、碳盤查及如何抵減或抵換等法令規定,務實地辨識自身排碳風險、設定減碳目標及具體行動方案,綜合考量並透過相關購電合約等法律文件預作規劃,才能在此變局中立於不敗之地,將氣候變遷議題轉化為碳商機及綠色成長策略。

再生能源

圖五、購買綠電及憑證的三種 CPPA 形式/資料來源:KPMG彙整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行政院自106年9月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內容涵括八大建設主軸:建構安全便捷之軌道建設、因應氣候變遷之水環境建設、促進環境永續之綠能建設、營造智慧國土之數位建設、加強區域均衡之城鄉建設、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食品安全建設,以及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截至110年第三季計畫經費執行率自高至低排序,依序為「城鄉建設」119.17%、「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106.69%、「水環境建設」102.37%、「軌道建設」100.74%、「綠能建設」97.82%、「數位建設」71.85%、「食品安全建設」40.57%、「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22.31%。

再生能源

圖六、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3 期查核點達成情形/資料來源:行政院,KPMG彙整

其中,與交通建設、綠能及數位建設相關之民間投資相對大幅成長。交通及數位建設務分尤其是5G基礎建設、車用電子、電動車、充電樁及路側設施等是投資重點,甚至觀察到外資來台布局本領域投資,以整合區域發展。然而,伴隨著環保署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於2021年10月21日公告並預計於2050凈零排放目標入法及碳定價機制入法,交通相關產業的轉型及零碳發展也備受矚目。

再生能源

圖七、台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規草案重點/資料來源:環保署,KPMG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