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爆发2019新型冠状病毒。和2003年 “非典”疫情相比,“非典”对当时中国宏观经济影响有限,2003年全年GDP增速甚至快于2002年。但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和2003年具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整体经济增速依然处于下行周期,内外部压力较大;目前经济结构中消费、服务业占比更高,而这两个行业受疫情影响最大,恢复时间也将较长;此外本次疫情的爆发时间和传播方式也使其比“非典”更难控制。因此,受疫情影响,1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面临很大下行压力。
- 但是历史数据表明,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常都是短期的,经济常呈现出V型走势。受灾害破坏和市场情绪影响,经济增速通常在短时间内大幅下跌,但随着灾情逐渐得到控制,市场情绪回归平稳,之前被暂时压抑了的消费、投资等需求会得以释放,从而带来经济的反弹。
- 中国政府快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金融、财政措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特别是关注民生以及因疫情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或出现连续经营困难。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并不会因为一次疫情而改变,我们对未来的发展依然抱有信心。
- 自然灾害给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会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发展机遇,甚至催生新的业态。例如,由于推迟开学,很多学校通过远程教育继续开展教学,不少公司也鼓励符合条件的员工远程办公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疫情防治中,通过大数据和AI等高科技分析潜在感染人群、预测疫情走势,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毕马威和阿里研究院的联合研究表明,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经济必然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市发现多起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并迅速蔓延至其他省市,患者伴随着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2020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引发此轮肺炎的病毒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与SARS(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属于同一病毒家族。从“新冠”的第一例患者被发现,到疫情披露,再到疫情逐渐升级,至今已过去了近2个月的时间,也引发了政策的高度重视,武汉宣布临时封城,其他各地也实施了延长春假、延期复工、交通管制等措施抑制病毒进一步扩散。
“新冠”疫情传播的重要时间节点
- 2019年12月08日
官方通报的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病。 - 2019年12月31日
武汉卫健委首次公开发布疫情通报,称发现27例与华南海鲜城相关的肺炎病例。 - 2020年01月01日
华南海鲜市场闭市修整。 - 2020年01月09日
专家组将“不明原因肺炎” 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出现首例死亡患者。 - 2020年01月13日
泰国发现首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 2020年01月14日
WHO将引发此轮肺炎的病毒正式命名为2019-nCoV。 - 2020年01月16日
日本确认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 2020年01月19日
广东确诊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 2020年01月20日
武汉卫健委通报仅18-19日两天就新增了136名确诊病例。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采访表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肯定有人传人现象。 - 2020年01月23日
武汉宣布暂时 “封城”。 - 2020年01月25日
广东、湖南、浙江、湖北、山东等30个省份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 2020年01月26日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提示新冠疫情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 - 2020年01月27日
国务院宣布延长春节假期至2月2日。 - 2020年01月28日
新冠疫情病例数(内地5974例)超过2003年非典确诊病例数(5327例)。 - 2020年01月31日
WHO宣布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性爆发为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 - 2020年02月02日
经过仅仅10天的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完工并交付,当日开始收治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同时,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将于2月5日交付。
资料来源:公共资料整理,毕马威分析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从2020年1月20日开始,“新冠”疫情新增确诊病例快速上升,2月4日升至3887例。新增疑似病例在2月2日达到目前为止的峰值,5173例,之后连续两天下降至2月4日的3971例。
截至2020年2月4日24时,中国内地累计确诊病例24,324例,累计疑似病例23,260例,累计死亡病例49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92例。对比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中国内地共报告了5327例病例,死亡349例,显示“新冠”疫情的传染性大大超过了“非典”。
联系我们
康勇
首席经济学家
毕马威中国
+86 (10) 85087198
k.kang@kpmg.com
“新冠”疫情每日新增病例数量,例(截至2月4日24时)
“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疑似病例数量,例(截至2月4日24时)
“新冠”疫情累计死亡/治愈病例数量,例(截至2月4日24时)
从影响区域来看,由于春运及病毒较高的传染性,“新冠”疫情迅速由武汉蔓延至湖北全省、其他省市甚至境外。从境内来看,截至2020年2月5日10时,湖北省确诊病例最多,为16,678例,占全部确诊病例的68.5%,其中武汉作为新冠疫情发源地,确诊病例超8000例;浙江确诊病例数位于第二,有895例,占3.7%;广东、河南、湖南、江西等省份“新冠”疫情确诊病例数也位于前列,港澳台地区累计确诊病例39例。从境外来看,截至2020年2月5日10时,疫情已蔓延到24个国家,共确诊178例,其中,泰国确诊病例数最多,有25例;新加坡位于第二,有24例;接下来分别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分别有23、16、13、12例。
“新冠”疫情确诊患者省市分布,%(截至2020年2月5日10时)
境外各主要国家“新冠”疫情确诊病例数,例(截至2020年2月5日10时)
针对本次“新冠”疫情,财政部、央行、证监会等多部委快速采取诸多应对措施,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提振市场信心,维护市场稳定。
近期各部委出台防控“新冠”疫情的措施(至2月3日)
时间 |
相关部委 |
举措/文件 |
主要内容 |
---|---|---|---|
2.3 |
央行 |
2月3日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 |
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市场合理融资需求,同时下调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提供定向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 |
2.3 |
财政部 |
各级财政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补助资金470亿元 |
确保疫情防控经费需要。 |
2.1 |
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 |
《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 |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央行继续强化预期引导,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灵活妥善调整企业信息披露等监管事项,适当放宽资本市场相关业务办理时限。 |
1.29 |
央行上海总部 |
《关于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配合做好金融服务和应急保障的通知》 |
辖内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疫情防控的资金支持。对于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要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支持,帮助其缓解经营压力。 |
1.27 |
财政部、国家卫健委 |
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疫情防控补助资金累计下达603.3亿元 |
2020年新增的补助资金全部落实到乡村和城市社区,主要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擅自截留、挤占、挪用或改变资金使用用途。 |
1.27 |
发改委 |
紧急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 亿元 |
专项补助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和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建设,重点用于购买重要医疗设备,为实现“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提供设施保障。 |
1.26 |
人社部 |
《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 |
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持续,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
1.26 |
银保监会 |
《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
各银行保险机构要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合理安排营业网点及时间,保障基本金融服务和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
1.23 |
财政部 |
紧急下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补助资金10亿元 |
支持湖北省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
资料来源:各部委官网,毕马威分析
新冠疫情的经济影响
2000年以来,我国发生过三次影响广泛的传染病疫情。分别为: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型流感,以及2013年的禽流感,上述三次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均集中于第二季度。其中,2003年“非典”疫情传播范围广、确诊病例多、致死率高,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冲击最大。期间,政府所采取的疫情防控机制、各部委所应用的政策措施可作为此次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对比参照。
- 2002年11月16日
首发于广东顺德。 - 2002年12月15日
第一例报告病例确诊于广东河源。 - 2003年02月
疫情向全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 - 2003年03月06日
北京接报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 - 2003年03月
世界卫生组织于12日发出全球警告;15日将该病命名为SARS。 - 2003年04月17日
疫情加剧,全国加大防治工作。 - 2003年05月
新增病例快速下降;05月29日,北京首次出现零新增。 - 2003年06月15日
中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三零”纪录。 - 2003年07月13日
全球新增、疑似病例不再增长,“非典”疫情基本结束。 - 2003年08月16日
卫生部宣布中国非典零病例。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毕马威分析
受“非典”疫情影响,2003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短暂低迷,但随着疫情的解除,经济增长逐渐恢复,“非典”并没有改变当时经济上行的整体趋势。2003年四个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受疫情影响的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比第一季度增速下降了2个百分点。
中国GDP实际同比增速,%
从产业结构来看,疫情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并且疫后修复时间相对更长。“非典”疫情过后,第二产业增长迅速恢复,而服务业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回到了疫情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水平。疫情会减少出行、聚餐、差旅、住宿、娱乐等服务消费,导致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行业受到显著冲击:2003年第二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为2.3%,拖累该产业全年同比增速1.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7.4%,使全年同比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内地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26%,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50%,均为旅游行业年内低点。
第三产业当季同比增速,%
从需求端来看,疫情对消费影响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速在2003年4月和5月出现明显下滑,从1月的10%下降至5月的4.3%,显著低于全年9.1%的增速。其中,家具、服装、金银珠宝类在2003年4-5月间均出现了零售额同比负增长;而中西药品类则由于疫情在第二季度出现零售额同比增速的大幅提升。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受压抑需求得到释放,6月社零增速重新恢复增长势头,呈现V型反弹,并带动第二季度同比增速略高于第一季度。总体来说,疫情对消费需求的冲击具有剧烈、短暂、可恢复性。
在“非典”疫情较为严重时期,部分重灾疫区工业企业实施减产停产,工业生产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程度低于消费端。第二季度工业生产增速暂时性走低:2003年4月和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14.9%和13.7%,但疫情缓解后,工业生产迅速恢复至复苏趋势中,全年同比增长17%,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速为28.4%,较2002年增加11个百分点。
2003年我国加入WTO不久,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出口增速逐步回升。但因疫情扩散,一些进口国对我国与疫情传播相关性较高的农畜产品出口上,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检疫手续,导致农畜产品出口受到一定的拖累。进口方面,由于疫情抑制内需,第二季度进口增速回落。但总体来看,进出口整体并未受到“非典”疫情的显著冲击,2003年全年名义同比增速为37.1%,较2002年增加15.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生产、出口当月同比增速,%
“非典”疫情对物价整体影响有限。2003年3-7月,由于季节因素和疫情的影响,CPI环比下降幅度较大,但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物价逐步回升。工业价格方面,疫情之前我国经济已经历一年左右的企稳回升,处于复苏阶段,但由于疫情对消费内需和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制约,以及2002年高基数的影响,PPI当月同比在2003年3月到达阶段性高点之后回落,整体走势偏弱,11月才重新恢复增长趋势。
2003年宏观经济比较,同比增速,%
GDP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固定资产投资 |
出口 | 进口 | ||
---|---|---|---|---|---|---|
2003年一季度 | 11.1 | 10.7 | 37.2 | 33.5 | 52.2 | |
2003年二季度 | 9.1 | 11 | 35.1 | 34.3 | 38.2 | |
变化 | -2.0 | 0.3 | -2.1 | 0.8 | -14.0 | |
2002全年 | 9.1 | 8.8 | 17.4 | 22.3 | 21.3 | |
2003全年 | 10.0 | 9.1 | 28.4 | 34.6 | 39.9 | |
变化 | 0.9 | 0.3 | 11.0 | 12.3 | 18.6 |
注:GDP为实际同比增速,其余指标为名义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复盘“非典”期间的政策措施,中央财政设立“非典”防治基金,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国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改善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财政政策采取定向支持,对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减免税收和政府性基金收费;压减中央部门一般性公用经费支出;加大医疗支出决算等援助措施,但财政整体并无进一步扩张。2003年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压力有所增加。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连续发布信贷工作意见,对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地区实施适当信贷倾斜,同时提出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防止货币信贷出现大幅度波动,但并未实施降息、降准等操作。总体来看,2003年M2增速、信贷余额增速趋于回升,实际信贷环境较为宽裕,为疫情过后经济复苏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本次疫情对短期经济影响更大
回顾2003年“非典”疫情,有利于帮助我们预判本次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但是必须看到,尽管两次疫情具有相似性,两者在爆发时间和传播情况上存在不同。更重要的是,此时中国经济的宏观结构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纯参照“非典”来评估 “新冠”对经济的影响无疑将产生偏差和误判。
首先从疫情发展情况来看,本次疫情的传播速度更快、感染人数更多、扩散范围更广,影响超过“非典”。2003年“非典”爆发期大约是2002年11月到2003年7月,在全球导致8098例被感染和774人死亡,主要的感染区集中在北京、广东省,以及香港,死亡率高达9.6%。而“新冠”尽管死亡率低于“非典”,目前全国死亡率为2.1%左右,但其传染性更高。截至2月5日10时, “新冠”已蔓延至全国35个省市及特别行政区,全球24个国家 。
在爆发时间和影响区域上,2003年“非典”从四月开始快速蔓延,当时春节早已结束,生产正常。但本次“新冠”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而中国春节历来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流动。以2019年为例,春运40天中有近30亿人次出行1。而且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能力与03年相比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03年时,中国未建立起高铁网络,而到19年底中国的高铁营运里程已达到3.5万公里。2019年我国铁路和民航客运量超过43亿人次,是2003年的4倍多。
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十亿人次
便利的交通丰富了人民的出行选择,但也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速度和疫情控制的难度。2020年春运开始于疫情迅速蔓延前,据公开信息显示,春节假期开始前已有500万人离开武汉奔赴全国各地,极大加剧了疫情的影响和防治难度。原本预期火爆的春节档餐饮、旅游、娱乐、交通等服务行业也都遭遇寒流,营业额几乎降到冰点。此外,2003年“非典”主要疫区集中在北京、广东等地,对全国制造业影响相对有限。但本次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省地处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其支柱产业之一,湖北预计本次实际停工时间达21天,制造业将受到很大影响。其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浙江、广东、江苏等重要工商和制造业大省实际停工时间也长达17天,工人延迟返工等因素也将使生产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从内外部环境来看,本次疫情中国面临的风险更大,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增加。2003年中国刚加入WTO不久,正全面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市场红利,出口的快速增长有利于抵消疫情带来的内需下降。内部环境方面,2003年中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期,人口红利充足,自我修复能力强,上升动能充足。而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转型期,人口红利消失,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快,且全球经济疲软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大了外部不确定性。就2019年情况来看,尽管第四季度出现经济企稳迹象,但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一直呈缓慢下滑态势。此次疫情的爆发无疑将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
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占主导。而从“非典”也可以看出,疫情对消费和服务业的影响最大,所需恢复时间也较长。2003年中国经济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占比45.6%,而第三产业占比为42%;2019年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的绝对主导,占比高达53.9%,比03年占比提高了11.9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看,目前消费对我国的经济贡献占主导地位,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的拉动达到57.8%,比2003年高出了22.4个百分点。此次疫情中由于多地假期的延长及民众显著减少外出以避免感染等因素影响,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和娱乐行业受损失严重,预计一季度服务业和消费产业增速将显著放慢。
大产业在GDP中的占比,%
三大需求对GDP增长贡献率,%
例如,春节档在电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春节7天电影票房高达58.59亿元,占全年票房总收入的9%。市场原本预测2020年春节档票房有望达到70亿元,但受疫情影响,今年7部主要贺岁片宣布撤档,不少大型院线也暂停营业。2019年大年初一票房达到14.58亿元,而今年同期票房仅181万元2,只有去年千分之一左右。
交通运输行业出行人数春节期间减少约7成。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10天,预计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9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同期下降近73%。3
投资受疫情的冲击将比消费略弱。传统上,一二月由于春节和天气寒冷等因素投资本来就相对较弱,而新冠病毒的影响将会使企业和政府延迟投资活动。从全年来看,疫情对投资的影响将小于对消费的冲击。
出口方面,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电机、电器、音像设备等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贸易主要受春节后出口企业复工、产能恢复、运输物流、全球经济复苏速度等因素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对我国出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家,短时间内有可能受到阶段性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本次疫情对消费、投资和出口在短期内均有较大冲击,其中对消费的影响最为明显,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甚于2003年“非典”。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下滑至5%左右。如果疫情能在2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稳。
PHEIC及国际影响
随着“新冠”疫情的迅速传播,以及中国境外首次出现人传人感染病例,北京时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4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一概念,始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当年的疫情令各国普遍意识到,在全球人员流动加快、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公共卫生安全已成为需要全球协作解决的问题。根据2007年正式生效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定义,PHEIC是指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并有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WHO在宣布PHEIC后可以随时撤销及修改,有效期为发布后3个月,之后自动失效。
值得注意的是,WHO在宣布“新冠”疫情为PHEIC的同时,特别肯定了中国政府在疫情控制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不建议其他国家对中国进行旅行和贸易限制,不建议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的措施。WHO同时强调此次PHEIC的发布并非是对中国的不信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卫生体系较弱的国家。在我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治举措下,“新冠”疫情有望在一季度得到控制。
历史上,WHO曾五次宣布PHEIC,其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疫情的发展和各国的应对措施5。根据国际经验,PHEIC的宣布并不会冲击疫情发起国的货物进出口,但可能对旅游等服务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次PHEIC比较
事件 | 确定时间 | 解除时间 | 主要疫情国 | WHO是否对旅游和贸易进行限制 |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
甲型H1N1流感疫情 | 2009年4月 | 2010年8月 | 墨西哥、美国 | 否 | 对货物出口影响较小,但对旅游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
野生脊灰病毒疫情 | 2014年5月 | 尚未解除 | 阿富汗、巴基斯坦 和尼日利亚 |
否 | 对巴基斯坦出口有短暂影响;阿富汗、尼日利亚出口增速并未受到疫情影响。 |
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 2014年8月 | 2016年3月 | 非洲 西部 |
部分限制主要疫情国的旅行与贸易 | 对主要疫情国的经济和出口均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
寨卡病毒疫情 | 2016年2月 | 2016年11月 | 巴西 | 否 | 巴西经济陷入暂时性衰退,但同期货物出口并未受到冲击,受奥运会影响,巴西游客量较2015年小幅提升。 |
刚果埃博拉病毒疫情 | 2019年7月 | 尚未解除 | 刚果(金) | 否 | 尚未造成负面影响。 |
2019“新冠”疫情 | 2020年1月 | 尚未解除 | 中国 | 否 | ———— |
数据来源:WHO,毕马威分析
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影响
历史经验证明,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常都是短期的,经济发展常呈现出V型走势。受灾害和市场情绪的影响,经济增速通常在短时间内大幅下跌,但随着灾情逐渐得到控制,市场情绪逐渐平稳,之前被暂时压抑了的消费、投资等需求得以释放,从而带来经济的反弹。相比03年“非典”,政府此次应对迅速、防控力度更大,有望把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限制在尽可能短的时期之内。
当然也必须看到,疫情的爆发在一定时间内会对企业和个人造成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和低收入家庭的冲击更大,政府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财政、货币措施,帮助各界共度难关。
财政方面,财政部有望将2020年赤字率提高至3%左右,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筹集专项经费,加大对卫生防疫的资金投入。同时,财政政策加强提质增效,更加关注民生领域,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交通、旅游、住宿等行业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人,可以考虑降低社保缴费率、减免税收以及部分政府性基金。
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偏宽松的态势,加大对疫情较为严重地区和医疗药品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强流动性管理,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央行已经于2月3日开展1.2万亿元逆回购,并下调中标利率10个基点。我们预计央行未来还将通过下调LPR利率、降准等方式,降低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企业融资成本,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实体经济投资和消费。
从长期来看,自然灾害给经济带来负面冲击的同时,往往也会为一些新的经济模式提供发展机遇,甚至催生新业态。新型冠状病毒是2020年的“黑天鹅”事件,给线下服务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却带动了线上经济的发展。例如,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商场、实体店、影院、餐饮、旅游、线下培训等行业遭受重创,而电商、短视频、游戏、知识付费、线上教育等行业则得到难得的展机遇。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鼓励远程办公,很多学校实行远程教育,这将促进远程协作与移动办公平台及软件的发展,使得工作和学习不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同时这也会带动家用办公家具、家用娱乐设备行业的发展。此外,疫情也将进一步提升大众消费观念,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给绿色环保、垃圾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带来发展机会,同时各种配送平台,比如蔬菜配送、定制化餐饮配送等领域也会得到飞速发展。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对疫情的防治中,通过大数据和AI分析发现潜在感染人群、预测疫情走势,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毕马威和阿里研究院的联合研究表明,中国和美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领先世界6。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经济必然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 《2019年春运收官 近30亿人次出行》,新华社,2019年3月1日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3/01/c_1124181637.htm - 《影视寒冬!2020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或损失70亿》,2020年1月31日
http://news.mydrivers.com/1/669/669544.htm - 《春节假期发送旅客1.9亿人次》,交通运输部,2020年2月3日
http://www.mot.gov.cn/jiaotongyaowen/202002/t20200203_3329011.html - PHIEC并不等于疫区国。疫区是指某个省、市或地区,而非国家,例如:非典期间,2003年4月12日WHO将北京列为疫区(affected area: chains of local transmission are occurring)。目前在WHO的官网中并没有针对具体国家确定为“疫区国”的相关政策。
- 在正式宣布为PHEIC后,WHO缔约国可以采取更加严格的检疫标准,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合法拒绝相关人员、货物出入境。
- 《迎接全球数字经济新浪潮:2018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18年9月,数字经济论坛、阿里研究院,毕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