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发布《2025年中国首席执行官展望》: 大变局下企业领导力与战略再定位
毕马威今日发布《2025年中国首席执行官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次报告整合了 2025年5月至9月期间全球与中国的两轮调研成果,汇聚了1350名全球首席执行官以及114名本土扩展调研的中国首席执行官的重要洞察,深入呈现中国企业管理者对新时期经济和企业增长前景的研判,以及在企业战略调整方面的独特见解。报告指出,宏观经济与微观感知的 “温差”延续,企业管理者正在重新审视其领导力与战略布局。
2025年以来,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系列全新且复杂的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另一方面,关税摩擦、地缘冲突使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急剧攀升并加速重构。调研显示,受访的中国CEO中,对未来一年全球经济增长抱有信心的占比仅为31%,略低于去年的32%;而信心不足的占比为23%,高于去年的20%。
然而,在外部多重不确定性交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多元化对外开放和高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支撑。另一方面国内新动能领域亮点频现,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齐头并进,为经济增长注入内生动力。调研显示,企业管理者们对短期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明显回升。54%的中国CEO对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增长抱有信心,较去年提高9个百分点,且显著高于对全球经济的信心。
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对未来三年全球经济增长抱有信心的中国CEO占比为58%,较去年大幅下降13个百分点。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并未改变,对未来三年中国经济抱有信心的占比为88%,较去年大幅提高17个百分点,并创近年新高。
毕马威中国主席邹俊表示:
企业管理者们对长期中国经济的信心来源于五大核心支撑条件的稳固性。一是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为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完备且灵活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既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又构建起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三是工程师红利的持续释放和企业家精神的充分激发,为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人才和主观能动性支撑。四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深化推进,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五是国内宏观调控体系日益完善,政策工具箱不断扩容,在促进内需恢复、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形成显著协同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然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挑战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仍对短期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较大冲击,导致“宏观预期”和“微观感知”出现错位。调研显示,73%的中国CEO预期今年企业收入将实现正增长,低于去年的81%; 20%的CEO预期今年企业收入将出现负增长,高于去年的15%。分行业看,新旧动能领域出现明显分化,生命科学、科技行业的企业收入增长预期最为乐观。相比于新兴行业,部分传统行业,如工业制造、消费零售、房地产等,受制于供需不平衡和需求疲软,收入增长预期承压。
中国企业管理者对中长期营收增长的信心也有所走弱,预期未来三年企业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的中国CEO占比为55%,较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且低于61%的全球平均水平。 宏观层面乐观预期与微观层面审慎感知之间的‘温差’在中长期维度上延续。随着中国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并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部分传统行业正在经历“产能出清、技术设备更新、业务模式重构”的漫长过程,转型阵痛预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可能面临市场需求放缓、产能收缩、环保成本上升、技术改造与创新投入增加等多重挑战,从而导致企业盈利预期的修复滞后于整体经济信心的回暖,且相较于全球企业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内卷式”竞争成为中国企业短期面临的最大挑战,而技术创新及地缘风险对企业中长期经营带来隐忧。52%的中国CEO未来一年最关心的经营举措是通过研发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助力企业破除“内卷式”竞争。中长期来看,增加数智化转型投入以加速创新,增加合规监管和供应链安全相关投资以规避风险,成为中国企业的主要战略举措。
当下复杂多变的全球商业环境凸显了多元化的领导力需求。本次调研显示,几乎所有受访的CEO们均承认其职业要求发生了变化。领导者需要构建涵盖长期战略规划与短期应变能力、数字技术素养、合规洞察力及组织协同效能的多维度能力体系,以应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竞争格局变化、技术变革加速与市场波动加剧、以及国内外监管环境的持续深化。
为适应国内外新趋势,企业进一步优化全球化布局、数智化转型和ESG发展三大战略。
企业出海战略从积极扩张转向理性深耕。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表示:
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争当全球产业链链主,从被动式、依附式的出海模式向独立的市场开拓者转变,主动进行战略资源布局,以服务整个区域市场。通过与本地伙伴建立股权或战略层面的深度绑定,企业能够共享渠道、政策认知和供应链资源,并在长期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人工智能带来的行业变革预期愈发升温,已成为企业“不进则退”的战略必选项。人工智能不仅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工具,更在增强决策、促进创新、开拓市场等层面赋能企业价值链延伸,为企业带来更深层次的业务变革机遇,构筑以数字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全新商业模式。同时,企业管理者们亦清醒认识到数智化转型中可能面临的多重挑战,从技术成本到人才竞争,从监管合规到伦理安全。企业需通过内外兼修,构建可持续的人工智能转型框架和人才发展战略,帮助企业和员工在数智化时代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毕马威中国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蔡伟表示: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就业市场和技能需求格局。一方面,它将取代大量重复性和流程化的传统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它也将创造大量新的岗位需求。与此同时,核心工作技能的需求也将发生显著变化。为了应对AI转型给员工队伍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企业需要形成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系统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短期来看,企业的核心策略在于为转型营造平稳的内部环境,管理变革预期,凝聚转型共识。长期来看,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点在于打造适应未来趋势的人才梯队,构建新型组织架构。
在政策一以贯之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家们对将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的投资态度更加主动积极。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ESG投资不仅仅是一项必要的合规成本,更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人工智能正在演变为企业ESG转型的优质辅助工具,走在可持续发展前沿的公司,正大力拥抱AI技术。
-完-
传媒查询
刘一
直线:+8610-85085068
电邮:ann.y.liu@kpmg.com
孙玮
直线:+8610-85085119
电邮:kw.sun@kpmg.com
关于毕马威中国
毕马威中国在三十一个城市设有办事机构,合伙人及员工超过14,000名,分布在北京、长春、长沙、成都、重庆、大连、东莞、佛山、福州、广州、海口、杭州、合肥、济南、南京、南通、宁波、青岛、上海、沈阳、深圳、苏州、太原、天津、武汉、无锡、厦门、西安、郑州、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这些办事机构紧密合作下,毕马威中国能够高效和迅速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毕马威是一个由独立的专业成员所组成的全球性组织,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的成员所以毕马威为品牌开展业务运营,并提供专业服务。“毕马威”可以指毕马威全球性组织内的独立成员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毕马威成员所。
毕马威成员所遍布全球142个国家及地区,拥有超过275,000名合伙人及员工。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毕马威成员所独立承担自身义务与责任。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国私营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
1992年,毕马威在中国内地成为首家获准中外合作开业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2012年8月1日,毕马威成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中首家从中外合作制转为特殊普通合伙的事务所。毕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场的先机以及对质量的不懈追求,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中国多家知名企业长期聘请毕马威提供广泛领域的专业服务(包括审计、税务和咨询),也反映了毕马威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