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畢馬威
畢馬威在中國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4,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畢馬威於1945年在香港開展業務。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在中國內地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2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75,000名合夥人和員工。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畢馬威對《施政報告》表示歡迎:助力香港重塑經濟動能、 強化國際金融樞紐角色
2025年9月18日,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 畢馬威歡迎2025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多項政策措施,認為有助激發經濟新動能,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象徵香港在探索新增長機遇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畢馬威香港區首席合夥人及中國副主席張頴嫻表示,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面對全球市場環境的急速變化及區域競爭日益激烈,《施政報告》為香港未來發展訂立了清晰的方向與策略藍圖。報告中提出的舉措不僅鞏固香港的制度優勢,更有助提升香港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航空樞紐及法律爭議解決中心的多重角色,為本地及區域經濟注入持續而深遠的動力。
政府推出多項招商引資政策,畢馬威支持政府引進重點企業的建議,並歡迎授權相關部門靈活洽談,由財政司司長作最終決策。張頴嫻指出:「我們建議政府考慮提供優惠稅率或加速折舊安排,以吸引具潛力的企業落戶香港。政策亦應列明清晰要求,例如聘用本地員工的最低人數及本地支出的最低金額等,有助企業掌握政策方向,同時推動及保障本地經濟發展。」
在打造國際貿易中心方面,畢馬威認同政府透過稅務優惠建立大宗商品貿易生態圈,並推動本地船運及海運專業服務發展。畢馬威中國稅務合夥人何家輝建議,若設有使用本地供應商的門檻,應採取更具彈性的安排,以配合企業初期營運需要,例如企業落戶初期,由於商業原因需要海外供應商支持等。
畢馬威亦歡迎政府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包括放寬住宅物業成交價門檻及擴大非住宅物業的可計算投資額。何家輝表示,隨著利率有望下調,措施將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參與香港房地產市場,為本地經濟注入新動力。
面對波動且具挑戰性的經濟環境,香港同時面臨挑戰與機遇。憑藉背靠中國内地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與全球市場緊密聯繫的獨特地位,香港同時享有國際機遇的疊加優勢。畢馬威相信,香港定能展現其作為國際城市的優勢,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促進香港經濟穩步向前。
-完-
傳媒查詢
畢馬威
黃穎婷
電話:+852 3927 5810
電郵:iw.wong@kpmg.com
黃婉玲
電話:+852 3927 5636
電郵:cy.wong@kpmg.com
哲基傑訊
黃穎怡
直線:+ 852 3103 0113
電郵:KPMG@cdrconsultancy.com
植根香港八十載
2025年,畢馬威慶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八十周年。畢馬威自1945年起紮根香港,為首家在本港建立業務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八十年來一直與政府、監管機構及商界攜手合作,協助建設香港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商業及金融中心。憑藉這份合作無間的夥伴關係,畢馬威與客戶和本地社群建立了長久的互信基礎,成就畢馬威「80年的信任」的核心價值和周年誌慶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