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行業策略部署加快走出疫情陰霾,首選產品創新和更個人化投資者產品策略

對沖基金行業的下一步發展動力將來自它們在疫情期間對於其人才和科技能力、與投資者的重要關係及其獨特文化的洞察。

對沖基金行業的下一步發展動力將來自它們在疫情期間對於其人才和科技能力、與投資者的重要關係及其獨特文化的洞察。

  • 1000
  • 目前已有49%的對沖基金在傳統投資策略基礎上附加私人市場或其他新產品或策略

  • 對沖基金的投資者關係團隊將繼續擴大影響力,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正在擴充投資者團隊

  • 儘管對混合工作模式有保留的受訪者為數不少,79% 的受訪者正向此新工作模式轉型

  • 亞太區基金將分散環境中的監管合規和全球稅務結構不斷變化視為來年的重要挑戰

另類投資管理協會 (AIMA) 和畢馬威發表最新調查,對沖基金行業的下一步發展動力將來自它們在疫情期間對於其人才和科技能力、與投資者的重要關係及其獨特文化的洞察。這些經驗使對沖基金行業有策略地採納、轉型,並為未來投資機會定位。儘管轉變推動下的策略轉型對業務經營模式無可避免會產生影響,行業已作好準備應對這些挑戰。

162 名資產管理規模 (AUM) 約1萬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經理接受了《全球對沖基金行業:加快走出疫情陰霾》報告的調查,調查的目的是研究對沖基金如何適應新冠疫情爆發所形成的新工作環境。調查詢問對沖基金如何應對在分散的混合式工作環境的經營挑戰,包括對科技和網絡安全開支的長遠影響、數據和人才管理、持份者的參與和其他話題。

在投資者需求的推動下產品創新已成為眾多基金經理的首要大事,也促使不少基金經理推出新形式的個人化投資者產品,並進軍新的投資類別,特別是在私人市場。略低於半數 (46%) 的受訪者預測混合對沖/私募股權產品在未來12個月將大受歡迎,另有33% 的受訪者則相信受捧的會是私人信貸。展望2022年,當被問到未來12個月最主要關注事項時,42%的受訪者選擇了監管。

廖潤邦

畢馬威中國資產管理亞太區主管合夥人廖潤邦說:

開引號

我們的調查顯示對沖基金行業正通過把握和應對產品創新和產品的複雜性、即將來臨的合規挑戰及不間斷的人才需求這多方面所帶來的機會和挑戰,繼續行業的靈活發展。與此同時,行業的經營模式正為混合式工作環境轉型,部署2022年和今後的下一個發展階段。

關引號

報告指出,全球對沖基金行業都將面對更大的合規挑戰。未來12個月,監管是對沖基金面對的首要挑戰,受訪亞太區基金經理將不同司法轄區的監管機構之間的監管差異和分散環境的合規性列為最值得關注的監管問題 —— 約有三分之二 (67%) 的受訪基金經理將上述任何一項列為關注的問題。亞太區基金將因應美國企業稅上升形成的新架構、交易稅和資本增值稅率列為來年最值得關注的稅務問題 (分別有62%、52%和48% 的受訪者提及)。 

包迪雲

畢馬威中國另類投資主管合夥人兼資產管理稅務亞太區主管合夥人包迪雲(Darren Bowdern)補充:

開引號

隨着基金不斷進軍新的投資類別,它們必須盡快掌握新生的監管規則,不論它們進軍的新投資類別是數碼資產,還是私人市場。監管機構對行業的韌性特別關注 —— 這是對市場所承受新冠疫情壓力的反應 —— 另一個監管焦點是在環境、社會及管治 (ESG) 投資情緒高漲的時代,公司所聲稱的可持續發展投資是否屬實。此外,新的經營模式為合規工作人員對於分散式工作環境的人事和數據管理引入了新考慮。

關引號

調查中約有三分之一 (32%) 基金經理表示他們會擴充投資者團隊,使投資者團隊在集資和投資者關係方面在公司內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ESG 仍是推動轉變的力量之一,儘管目前由於缺乏國際準則和可作為行動依據的數據,對沖基金暫停了迎接這股重要產品市場趨勢的步伐。

Tom Kehoe

AIMA 調研及傳訊全球主管 Tom Kehoe表示:

開引號

去年在我們開展年度報告的調研工作時,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對沖基金經理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打擊。我們發現即使市場受到重大衝擊,對沖基金行業仍保持較強的靈活度和抗逆能力。今年的調研結果顯示,對沖基金行業已部署加快走出疫情陰霾,部分基金公司正採取新的方法提升業務模式的效率,開發新的投資者解決方案以加深它們與投資者客戶之間的聯繫。

關引號

-完-

關於另類投資管理協會

另類投資管理協會 (AIMA) 成立於1990年,是一家全球性的另類投資基金協會。AIMA會員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管理資產超過2萬億美元。所有的AIMA會員受惠於AIMA在政策制定方面發揮的積極影響,在全球監管機構間享有良好聲譽,以及在提升行業水平 —包括行業知識教育和制定最佳實務守則 —工作中的領導地位。

AIMA下設的另類信貸委員會 (ACC) 代表150多家會員,管理着全球4000億美元的私人信貸資產。

詳細信息請查看網站:www.aima.org

傳媒查詢

何玉渟
直線:+852 3927 3171
電郵:gemma.ho@kpmg.com

林希昕
Hill+Knowlton Strategies
+852 2894 6296

elle.lam@hkstrategies.com

联系我们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中國在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伙人及员工超过14,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性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性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3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73,000名專業人員。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國私營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畢馬威國際及其關聯實體不提供任何客戶服務。

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準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以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