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分析指資產管理行業於新冠疫情下注重促進增長及謹慎責任

畢馬威分析指資產管理行業於新冠疫情下注重促進增長及謹慎責任

新基金結構和取消外資擁有權限制為中國内地和香港業界創造機遇

1000

畢馬威全球分析報告指出,資產管理行業的監管機構已經重啓疫情前的工作計劃,並調整優先考慮的事項和觀點,監管機構在嘗試鼓勵經濟復蘇與增長的同時,亦要求資產管理公司更關顧其客戶。

畢馬威第10期《資產管理監管發展報告》主要探討監管機構如何要求資產管理行業在這個非常嚴峻的經濟和營運環境中支持經濟復蘇。在中國内地和香港,相關法規正推動資產管理公司以客戶的最佳利益為依歸,並將其重點放在網路安全和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等新的優先要務上。同時,監管機構還推出了新的基金結構,並取消對外資資產管理公司的限制,為市場帶來了新機遇。

畢馬威資產管理全球主管及畢馬威中國副主席韋安祖(Andrew Weir)指出:「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基金在疫情中仍保持着其韌性。監管機構會考慮在過程中應當汲取到的教訓,並要求這些金融機構展示出來。業界應積極面對當前還在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包括數位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工作模式的轉變、對可持續金融的需求及更強的國際聯繫意識等。」

雖然監管期望和監察力度可能有所加強,但監管機構亦有推出新法規以鼓勵增長。各地監管機構越來越強調建立可以推動跨境競爭的框架,一些限制跨境銷售、註冊和外資擁有權的法規正在逐漸被移除,新基金結構的發展也帶來了機遇。

畢馬威中國亞太區及中國資產管理主管合夥人廖潤邦表示:「疫情加快了數位化社會的發展,監管機構紛紛熱衷於利用技術讓投資者能夠以更簡易、低成本的方式進行投資,但同時希望保障投資生態圈,避免因技術而助長犯罪或導致投資者作出錯誤選擇。」

在香港,監管機構提出了有限合夥基金制度,預計將於2020年8月下旬投入運作。畢馬威中國香港區證券及資產管理業主管合夥人徐明慧指出:「該新基金結構,連同監管機構於2018年7月推出的開放式基金公司制度及近年對基金安排的相互認可得到擴大,顯示政府正致力加強香港作為資產管理活動國際樞紐的定位。」

中國内地也比原定計劃早一年取消了互惠基金和證券公司的外資擁有權比例限制。中國當局於2020年放寬限制,允許外資企業全資擁有其中國業務的所有權。監管機構也開放了外資對内投資,包括取消美元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額度管理要求,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内地金融市場。

此外,疫情令市場對注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投資需求更殷切。畢馬威中國財富與資產管理卓越中心主管馬棟樑(Neil Macdonald)表示:「ESG 是資產管理機構在其業務模型中每個領域都必須認真對待的策略性事項。在未來幾年,隨着越來越多資產管理公司將ESG因素納入其核心投資流程中,非ESG基金將成為非主流。我們認為ESG對投資者、投資管理公司、地球保育都有利。」

- 完 -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中國在24個城市設有26個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約12,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沙、成都、重慶、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濟南、南京、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天津、武漢、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的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服務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絡。成員所遍佈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專業人員超過219,000名,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獨立成員所網絡中的成員與瑞士實體—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相關聯。畢馬威各成員所在法律上均屬獨立及分設的法人。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傳媒查詢

Nina Mehra
畢馬威
直線: +852 2140 2824
電郵: nina.mehra@kpmg.com

Isaac Yau / Isabel Kwok
哲基傑訊
直線: +852 3103 0112 / +852 3103 0123
電郵: KPMG@citigatedewerogerson.com

©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

京ICP备120281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23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