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

香港不断出台本地措施以推动数字资产创新

虽然最近关于数字资产的大部分公开讨论都集中在加密货币和交易平台之上,但许多香港银行也同时密切关注着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他们探索的关键领域包括开发批发结算解决方案,推进零售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场景,以及适应不断演化的稳定币监管框架。

为引领相关发展,金管局推出了Ensemble项目沙盒,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有助于探索使用批发中央银行数字货币(wCBDC)来促进代币化资产的结算。与传统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试点不同,该项目开创性地将数字货币与资产代币化相结合,使无缝和近乎即时的交易成为可能。包括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和中银香港在内的主要金融机构已将该沙盒重点用于银行间结算、代币化债券和贸易融资等领域。

在零售方面,数码港元计划已进入第二阶段,金管局正对零售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实际应用开展测试。主要关注领域包括可编程支付、离线功能以及在合规和用户匿名之间保持平衡等。该沙盒得到了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银行的参与,其成果预计将对香港的长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战略构成影响。

稳定币监管

稳定币在全球数字资产市场上的迅速兴起,正越来越多地引起香港和海外银行的注意。目前,美元稳定币已经在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较为小众的法定加密货币(包括港元稳定币)也正逐渐增加。

2025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通过了《稳定币条例》,为法币挂钩稳定币(FRS)发行人建立了发牌制度。因此,发行人需要获得金管局颁发的牌照,并遵守相应的储备资产管理、客户资产分离以及反洗钱和风险管理标准等要求。

与国际市场主要使用美元稳定币进行加密货币交易不同,香港计划将港元稳定币用于创新领域,如可编程货币、托管服务、抵押品管理以及政府和商业代金券等。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稳定币发行制度已经实施了近两年,目前正在立法阶段。以新加坡元计价的稳定币的使用范围仍较为有限,但新加坡仍是全球美元稳定币的主要使用国,而且仍然主要用于加密货币交易和去中心化金融。

未来战略考量

随着私营行业和政府对区块链支付解决方案的兴趣日益浓厚,香港银行可借此机遇从创新的角度构筑亚太地区乃至全球领导地位。他们应该考虑是自行开发分布式分类账技术解决方案,还是与金融科技提供商合作开发,亦或进行有针对性的收购以缩短开发时间。同时,还应积极与监管机构就牌照申请和合规进行沟通互动。同样重要的是,银行应确保具备足够强大的技术风险和反洗钱框架,以适应随数字货币而来的快节奏、全天候业务环境。

由于在另类支付基础设施的支持下,交易速度得到了提升,因此银行必须增强流动性管理能力,尤其是在面临市场压力之时。金管局已指出,代币化存款是一个需要提供额外保障的领域。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兼容性、网络安全风险和人才短缺问题仍然存在,也应予以解决。

总而言之,金融机构应利用这段时期开展试验,并根据金管局的战略愿景调整自身运营。这种转型无法一蹴而就,因此银行必须立刻开始面向未来准备所需的人才和系统。银行的转型需要日积月累,而香港也已推出诸多举措来予以支持,例如金管局新推出的分布式分类账技术监管孵化器。


随着用于支持数字资产和代币化的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香港银行正迎来引领创新的绝佳机会。




财务业绩

根据各种指标比较图表中香港五类银行的业绩

业绩排名 | 持牌银行 | 虚拟银行 | 有限制牌制银行 | 接受存款公司 | 外资银行分行
 

置顶

下载PDF

2025年香港银行业报告



关于2024年香港银行财务绩效的报告



下载PDF (6.5 MB)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