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在“智慧税务”和“以数治税”的大背景下,企业数据信息的透明化程度更深,面对的监控也更加全面,企业的合规能力及水平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税务机关逐步加大了对税收优惠的监管。2022年下半年,全国部分地区税务机关启动了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专项检查。检查中呈现出企业的主要薄弱环节有:研发活动与非研发活动区分不清、留存备查文档过于单一和重复并缺乏足够的支撑材料、研发支出与生产成本混淆不清、公共支出分配缺乏合理依据、研发人员岗位职能与工时投入不匹配、关联方间委托研发成本明细不完备、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判定等。
  • 本文将毕马威团队观察到的各地区研发税收优惠的核查重点进行了总结汇总,并结合毕马威团队多年服务企业的丰富经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企业提升研发税收优惠合规水平,建立完善合规享受研发税收优惠的研发管理体系,更好的满足政策要求并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背景

随着信息革命浪潮快速发展,税收征管已进入了转型期。中国税务部门正在开发“金税四期”(智慧税务),进而成为我国深化征管改革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建设智慧税务,将有力推动税收征管方式从“收税”到“报税”再到“算税”,税收征管流程从“上机”到“上网”再到“上云”,税收征管效能从“经验管税”到“以票控税”再到“以数治税”。新的税收征收管理系统将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而实现智慧税务和智慧监管。各个部门的数据共享,并以大数据为支撑,实现每个市场主体全业务全流程全国范围内的“数据画像”,企业在税务部门面前将会更加透明。

毕马威观察

刚过去的一年里,全国部分地区税务机关启动了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专项检查并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合规性做进一步的检查。进入2023年,企业应当更加重视自身研发税收优惠享受的合规水平,避免潜在的税务风险。根据毕马威的观察,我们对研发税收优惠核查的关注点进行了总结汇总:

序号 共同关注点 关注问题具体描述
1 项目性质
  • 缺乏对符合条件的研发活动进行识别和判定的依据和流程;
  • 因为缺乏对项目性质的判定基础,将不符合要求的研发活动进行申报,包括:①常规系统升级、迭代或产品简单功能改变等相关工作;②新系统或新产品开发完成后的相关运维及技术支持工作;③直接外部采购软件系统或设备后的安装部署测试等活动。
2 研发费用计算与辅助账准备
  • 研发费用的归集逻辑缺乏足够的合理性,其中重点核查较大金额的各类研发费用的真实性;
  • 核查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研发费用的差异及原因;
  • 核查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资本化、费用化)的依据是否合理。
3 项目管理证据链
  • 核查项目研发人员工作量投入是否有完整、合理的证据链佐证材料;
  • 涉及制造和工业领域的试生产,核查相关物料的消耗是否属于研发阶段而非生产阶段;
  • 涉及IT系统项目开发,核查是否留存开发完成的系统运行视频或截图。涉及新产品或新设备技术开发,核查是否留存产品检测报告或验收报告等证据链。
4 技术备查资料
  • 核查项目研发费用体量是否与项目开发内容相匹配,技术内容是否涉及并重点描述研发项目新颖性和问题技术解决方案;功能简单描述和需求罗列容易被质疑为非研发活动;
  • 核查备查技术资料中研发人员清单是否体现研发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指定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
  • 核查技术备查资料是否体现了项目技术成果,如取得的知识产权、期刊文献、科技奖项等;
  • 项目名称建议体现项目技术特性,不建议采用简单概括名称,并会重点核查历年名称较为相似的项目在文档内容上是否有重复的情况。
5 研发人员
  • 核心和辅助研发人员在研发项目中的投入情况(例如体现在工时分配上)是否合理;
  • 研发人员清单中,重点关注非技术专业的研发人员在项目中的职责与工作内容;
  • 对于制造和工业领域,重点关注产线人员在研发项目中的职责与工作;
  • 对于IT系统开发项目中,重点关注产品岗位的研发人员在研发项目中的职责与工作。
6 与高企资质的勾稽关系
  • 重点关注企业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研发费与高企资质的研发费之间的差异;
  • 从监管角度两者研发费用范围的口径有趋同的趋势。

毕马威建议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税务机关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核查日趋严格且精细化,随着金税四期的开发上线,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新的科技力量,各地税局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专项检查将会更严、更精准、更全方位并且更加注重企业研发管理全流程工作的完整合规程度是否达到监管机构预期的要求。在此,毕马威团队结合多年服务企业的丰富经验针对上述核查重点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企业提升研发税收优惠合规水平,建立完善合规享受研发税收优惠的研发管理体系,更好的满足政策要求并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1. 项目性质方面,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辅助判断研发活动/项目性质:

  • 行业标准判断:部分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已有对测定科技“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技术、产品(服务)、工艺”等技术参数(标准),则优先按此参数(标准)来判断企业所进行项目是否为研究开发活动;
  • 目标或结果判断:重点了解研发活动的目的、创新性、投入资源(预算),以及是否取得了最终成果或中间成果(如专利等知识产权或其他形式的科技成果);
  • 实质性判断:企业可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判断项目成果是否对自身产品或服务产生实质性的改进。这里提及的实质性企业可通过定量(例如具体功能或相关数据的大幅提升)和定性(例如实质性改变企业产品或服务方向和场景)的方法进行分析。

2. 研发费用计算与辅助账准备:

  • 针对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处理,建议企业与自身审计师充分沟通,综合考虑目前会计处理是否合理合规,并准备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的解释说明以应对核查;
  • 对同业会计处理展开调研,重点关注相同费用类型同业内是否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并了解其背后原因;
  • 在项目研发费用计算时,重点关注金额较大且税务机关重点关注的费用类型处理是否合理;
  • 仔细检查辅助账中摘要的填写信息是否合规;
  • 若涉及关联方之间的委托研发,注意留存集团转让定价报告作为委托关联方开发的合理依据;
  • 在费用分配说明中针对研发使用的设备需要加强解释说明。

3. 项目管理证据链:

  • 日常研发项目资料管理过程中关注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等成果,并将这些项目成果在备查材料中体现;
  • 日常研发项目资料管理注意收集完整的底层基础资料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项目总结、测试报告、验收报告;
  • 对于特定地区,项目成果最好以发明专利、学术期刊等为主。

4. 技术备查资料:

  • 梳理非技术岗位的研发人员参与研发项目的环节与职能;
  • 项目名称命名上体现技术成色并避免与过往年度项目名称过于相似;
  • 体现项目取得的相关知识产权、发表的期刊以及获得的奖励等;
  • 在技术备查材料中,项目创新点的表述尤为重要;
  • 项目周期的填报需要有针对性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体量进行合理安排。

5. 研发人员:

  • 评估研发人员填报工时的合理性,重点关注管理职责和辅助研发的人员,确保其申报项目的工作量在合理的范围内;

6. 与高企资质的勾稽关系:

  • 由于企业高企资质的申请往往由非财税部门主导,财税部门在准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工作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助和沟通;
  • 在企业和集团层面建立统一的针对研发税收优惠的管理机制,确保不同税收优惠的口径与风险评估管理能够保持紧密的联系,最大限度避免潜在的稽查风险。

 

毕马威一直以来关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动态。在研发税收优惠相关领域,毕马威研发活动及财税优惠服务团队拥有深刻的行业洞察、丰富的研发财税优惠方面的服务经验,可为企业提供覆盖整个研发税收优惠体系的咨询、筹划及实施落地等全方位税务服务。同时,团队长期与财税、科技等主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结合服务企业的丰富经验,针对研发财税政策的完善和优化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