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與KPMG日前共同出版《2023 十大風險報告》,透過歐亞集團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分析人員對地緣政治的影響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全球仍然處於地緣政治衰退的深處,今年的風險將是過去25年以來最危險的。」KPMG國際新秩序整合策略辦公室主持會計師劉中惠表示,KPMG就當前高通膨和全球化的長期發展下,形成的「多角危機 (poly-crisis) 」使整體經濟情況出現惡化,建議企業在全球化重塑的過程中,應加速進行「應變核心能力解析」,在新舊國際秩序變動和轉換之際,若深入了解這些趨勢的發展,不僅能即時洞察潛在的風險和商機,企業更可建立更具彈性的營運策略,維持成長動能。
2023 十大風險
2023年,供應鏈中斷、人口挑戰和俄烏戰爭等問題持續造成通膨,企業面臨營運成本上升和需求減弱而導致利潤受到侵蝕。KPMG顧問部執行副總經理暨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強調,運用新技術提高效率和生產力或重組供應鏈的方式,可以規避短缺和飆升的投入成本。例如,歐洲有些國家過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導致某些產業(化學和重工業)深受高能源成本所苦,已經其生產轉移到受影響較少的地區進行製造。在市場條件日益嚴峻、裁員可能成為必要的時候,企業會面臨被要求增加工資以抵消生活成本危機的壓力。在留住人才、公平報酬和提升效率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將是今年的一項重大挑戰。
許多國家為尋求能源穩定,積極投入能源轉型,但因地緣政治因素而使得能源轉型之路變得更加複雜。在國家間戰略競爭的時代,追求清潔能源革命將意味著要處理更複雜和關鍵的供應鏈,屆時各國會爭奪大量的稀缺資源。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指出,如果沒有在能源效率、循環經濟和整體能源需求優化方面認真努力,要實踐真正的綠色轉型是存在高難度的,惟有透過將各種不同類型的供應商,包括那些在策略上或政治立場上不太一致的供應商相互結合起來,才能達成所需目標。
隨著ESG標準的成熟,由於各區域和文化對ESG分類(環境、社會和治理)有不同的觀點,尤其是對「社會」議題的期望,將會造成更多針鋒相對或意見相左的對談。相較於僅在同一地區或文化區經營的當地企業,跨國企業所要面臨的風險將會更大,KPMG海外業務發展中心主持會計師吳政諺建議各國在ESG目標設定上應有不同優先順序,意謂跨國企業更難以總部觀點定義各營運據點所在地國家的揭露及遵行要求,同時產品出口至歐盟和美國更有當地申報的額外要求,企業在遵行上勢必增加其成本支出。所以身處全球供應鏈的企業在決定交易流程及資源分配時,需要權衡此等額外遵行成本是否將改變過往決策,並將永續發展所牽動的內外部風險及機會納入商業決策中。
針對ESG風險管理,目前多數企業己針對相關風險發展出相對應的管控機制,然而該機制為符合實務及合規要求,多以各營運單位為管控基礎,在此情況下容易造成多頭馬車、耗費資源的情形發生。為改善集團風險管理所面臨的挑戰,KPMG風險顧問服務執行副總經理朱成光提出,以組織為中心建置風險管理框架,可糾正及調整風險管理措施時,面臨重點與優先順序模糊及資源分配不佳的狀況。在此框架下,不僅可以清楚辨識重大風險、盤點所需投入的資源,更可貫穿不同層級風險與清楚分工,達資源妥善運用之效。
處於經濟逆風下,企業仍需考慮如何「以變應變」,走出企業經營的創新之路。KPMG安侯建業數位長賴偉晏表示,「創新」二字的定義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質變。在以前,發明網際網路、Uber/Airbnb 行動平台新經濟這樣的破壞式等級才是創新。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專注力轉回內部,聚焦於企業流程與營運效率的提升,若能讓既有業務的執行事半功倍,自然而然相對有更多彈性與資源做到商模創新。目前微軟、Amazon 集團內部都是用這樣的思維來強化企業競爭力。同時,也可透過企業併購達成創新綜效,來回應當前企業內部發展與創新的需求。從外部併購可以為解決市場競爭對手、創造企業第二成長曲線與加速產品研發過程。企業領導人應時刻保持彈性與敏銳度,掌握市場動態以盤點出最佳化策略。
為此KPMG國際新秩序整合策略辦公室為企業建置一套「企業應變核心能力解析」線上檢測系統,針對目前企業最迫切的關注的議題,包含供應鏈重組、傳承永續計劃、數位創新與智能管理、控股營運架構升級及風險管理等,並透過專屬綜合評估報告,提供全面性的策略建議與精準專業諮詢,以助企業提升產業韌性與優勢、轉型升級,在新舊秩序的轉換中突圍晉級。